作者:刘征利 谢静华 张 伟
【摘要】 目的 分析口服三黄绿风丸及二白明目片中西医结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临床40例闭角型青光眼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并对此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主要症状体征阴转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眼压控制好,视力提高显著,统计学处理P均<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较单纯西医治疗疗程缩短,疗效显著,适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闭角型青光眼 三黄绿风丸 二白明目片
闭角型青光眼为眼科的主要致盲疾病之一,临床多以单纯西医治疗为主。我科自2000~2002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20例,现将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0~2002年我科住院的闭角型青光眼随机抽取40例分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 (1)临床前期:患者曾有急性发作或阳性家族史,前房浅、窄角或暗室俯卧试验阳性。无自觉症状。(2)前驱期:急性发作前,有虹视、眼痛、视力下降的小发作,可自行缓解。(3)急性发作期:眼压急剧升高,伴有剧烈眼痛、头痛等症状,视力急剧下降、混合充血、角膜水肿、瞳孔散大,前房浅、房角闭塞。(4)间歇期:急性发作后,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停药48h后眼压正常,房角大部分开放,C值正常。(5)慢性期:急性发作后部分缓解,眼压持续高于正常,房角部分闭塞,晚期有眼底及视野改变。(6)绝对期:光感消失。
1.2.2 中医诊断标准 诊断:绿风内障。分两型:(1)肝经实热型:眼痛、视物不清,虹视伴有头痛、眩晕、面红、口苦、咽干、呕恶、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2)肝肾两亏型:病久瞳神渐散,中心视力日减,视野明显缩窄,眼球胀痛且硬,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红脉细。
1.3 一般资料 (1)观察组20例。男8例,占40%;女12例,占60%;45~55岁6例,占30%;56~65岁8例,占40%;66~75岁4例,占20%;76岁以上2例,占10%。(2)对照组20例。男12例,占60%;女8例,占40%,45~55岁6例,占30%;56~65岁10例,占50%;66~75岁4例,占20%。
1.4 治疗方法 (1)1%匹罗卡品眼水点眼,次数依病情而定。(2)醋氮酰胺口服,药量依病情而定。(3)急性期高眼压给予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点,或50%甘油合剂口服1~1.5g/kg。(4)肝经实热型给予三黄绿风丸,2丸/次,3日/次口服。(5)肝肾两亏型给予二白明目片,5片/次,3日/次口服。(6)待眼压控制正常后行抗青光眼外引流手术。(7)术后酌情继续给予中药口服。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1] 治愈:不用药眼压<21mmHg,视力无进一步损害,绝对期青光眼为止痛摘除眼球等。好转:术后眼压21~30mmHg,需加用药后才能正常,视力无明显减退,绝对期青光眼疼痛明显减轻。未愈:术后联合用药,眼压>30mmHg或发生严重并发症致视力明显减退或失明,绝对期青光眼疼痛未减。
2.2 治疗结果 见表1,2。以上两组对比:观察组的各项主要症状体征阴转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尤其以便秘的改善、眼压控制及视力提高大为显著,统计学处理,P<0.05。
表1 观察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明显转阴时间
注:2例入院后即无便秘现象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也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既往单纯西医治疗往往只从局部解剖因素来解释病因及症状、体征,以改善房水引流,控制眼压为治疗目的,往往缺乏整体观念对该病的认识,因而忽略了全身情况的改善,致使许多患者在眼压控制后全身情况仍得不到缓解,其中以便秘为著。
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原因不清,但往往与情绪波动、暴燥、多虑、过劳等有关。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胆相表里,由于肝胆实热,肝火上炎,上扰于目而致眼痛、虹视、视物不清,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中药从发病诱因入手,清肝明目,泻肝胆实火,舒肝理气,通腑泻热,从而缓解上述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显然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病种质量控制标准,1992,93-95.
作者单位:132012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