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解诚志,关雪娟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吉林 吉林 132013)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
糖尿病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第三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对视功能的危害很大。随着现代激光技术的提高及普及,目前在增殖前期给予眼底激光光凝治疗是延缓该病变发展的有效手段。我院2006年7月~2008年7月对49例、78眼增殖前期及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了视网膜光凝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7月~2008年7月经我院门诊及病房确诊的增生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9例共78眼。此期临床特点是:1)广泛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2)大量的棉絮状白斑;3)视网膜血管出现串珠样改变;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出现大片状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我们主要以FFA示有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注区为标准进行筛选。其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32~73(平均59.1)岁;病史5~27(平均13.2)年。患者中增殖前期28眼,增殖期16眼,有黄斑水肿34眼,双眼光凝治疗32例,单眼治疗17例。
1.2 方 法
采用Nd:YAG氩激光眼底激光仪机,行视网膜光凝术。术前尽可能散大瞳孔,表麻后放置三面镜或全视网膜镜,根据FFA所显示的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分别行:1)直接光凝;2)全视网膜光凝或此全视网膜光凝;3)新生血管光凝,黄斑水肿予格栅样或大“C”字形光凝。治疗参数:能量100~500 mw,时间0.1~
作者简介:解诚志(1972-),男(汉族),主治医师,本科.
0.3 s,光斑直径100~500 μm,治疗时随时调整功率,以2~3级灰白反应激光斑反应为准,光斑反应黄斑区I级、周边2~3级。新生血管处采用密集光斑,分1~4次完成。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FFA,若发现新生血管或无灌注区则追加局限性光凝。
1.3 结 果
经1~2年随访,本组78眼中有效59眼,有7眼进展为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眼发生视乳头新生血管,5眼发生视网膜新生血管,1眼伴有玻璃体出血,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
视力以国际标准视力表判定结果,治疗前后视力的对比:1月后视力提高≥2行有59眼;无明显变化10眼;视力下降≥2行有9眼。
视网膜光凝治疗后黄斑水肿情况:术前局限性水肿14眼,弥散性水肿11眼,囊肿性水肿9眼,共计34眼;术后局限性水肿6眼,弥散性水肿4眼,囊样水肿3眼,共计13眼,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视网膜光凝治疗后眼底情况:经FFA观察及检眼镜检查,在有效的光凝点数下,78眼中43眼1~2月微血管瘤基本消褪11眼(大多数在后极部),经再次补充光凝后渐消褪;位于周边部浅层视网膜出血者10眼,于1~2月左右吸收7眼。位于黄斑部者吸收较慢,其中7眼反复出现小的出血点,均经再次补充光凝后于3~6月逐渐吸收。
视网膜光凝术后并发症:光凝术后发生黄斑水肿者11眼,均是完成全视网膜光凝后1~4月发生。3眼完成全视网膜光凝后于1.5月出现玻璃体积血,出血量均较少,能自行吸收,经FFA证实周边视网膜仍有新生血管,再次补充光凝后,没有再次发生玻璃体出血。
2 讨 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当今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如视网膜一旦出现新生血管即进入增生期,如不治疗,在5年内有50%的眼可能严重视力丧失。采用氩激光光凝治疗后,视力得以保存甚至提高,黄斑水肿减退或消失,眼底出血得以改善并可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减退。根据对本组49例的分析及治疗结果观察,激光光凝术可以封闭视网膜内血管或微血管瘤的渗漏,从而减轻视网膜水肿;大面积光凝术后形成的视网膜瘢痕使视网膜变薄,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氧向视网膜扩散更容易,缓解了视网膜的缺氧,减少了血管生长因子的合成和释放,阻止了新生血管的生长和促进已形成的新生血管消退。对于黄斑水肿的患者,进行局部光凝治疗,可使2年内发生视力中等程度下降的几率减少50%以上。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激光治疗效果的关键,要把握治疗时机,一旦出现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就要积极采取激光治疗,而这对眼部各并发症的治疗同样有意义。因此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要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对眼部情况定期监测和筛查,及时实施激光光凝手术等综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