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伟敬 曾存迪 作者单位:增城市人民医院眼科,广东 增城 511300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后囊膜
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是初学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白内障超声乳化过程中的不同手术阶段,有学者曾报道发生率40%~288% 〔1,2〕。本文就36例(36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分布情况和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626例中,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包括悬韧带断离)36例(36眼),其中男17例(17眼),女19例(19眼),年龄64~86岁,平均71岁。术后随访1~22个月,平均65个月。
12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表面麻醉。在上方作角巩膜缘后1 mm隧道切口,穿刺进入前房,前房内注入黏弹性物质,作透明角膜侧切口,用自制撕囊针作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水分层,用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核,用注吸手柄吸干净剩余皮质。术中发现后囊膜破裂或悬韧带断离者,则根据后囊膜破裂口大小和/或悬韧带断离范围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清除剩余核块和皮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或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手术阶段后囊膜破裂和/或悬韧带断离发生的分布情况 (1)环形撕囊和水分离时3例(3眼),占83%。环形撕囊时失败导致发生前囊膜放射状裂开,水分离加大撕裂口到达后囊。(2)超声乳化早期阶段6例(6眼),占167%。由于超声探头或劈核器误伤前囊膜,由于高负压灌注和转动晶状体核动作过大,导致囊膜向后撕裂或悬韧带断离。(3)超声乳化后期阶段16例(16眼)占444%。超声探头或劈核器误伤后囊膜。(4)吸除剩皮质阶段9例(9眼),占25%。吸除皮质时未能及时发现误吸后囊膜导致后囊膜破裂和或悬韧带断离。(5)植入人工晶状体时2例(2眼),占56%。调整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位置时,操作过大导致后囊膜破裂和或悬韧带断离。
22 后囊膜破裂和/或悬韧带断离的处理方法 术中改用注水囊圈协助娩出晶状体核块20例(20眼),占556%。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16例(16眼),占444%。36例(36眼)中,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7例(27眼),占75%,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9例(9眼)占25%。
23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03者5只眼,占139%;≥03者31只眼,占861%。
3 讨论 随着中央连续环形撕囊术(CCCC)的开展和熟练,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已经降低至02%。但是这种并发症一旦发生,常常会导致严重后果,如晶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玻璃体丢失、使术后黄斑囊样水肿和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增高,因此有必要引起重视以及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 后囊膜破裂可发生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的不同阶段,本研究发现,超声乳化后期阶段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高达444%,显著高于其他各阶段(P<005)。与王祥群等〔3〕的报道相似。这个阶段发生后囊膜破裂主要由于劈核器误伤、已经劈开的锐利的硬核边缘刺破后囊,或随着晶状体囊袋内的核块的减少,超声乳化探头靠近后囊膜引致误伤〔4〕。 发生后囊膜破裂,关键是要及早发现、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才能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其他并发症。手术过程中,若怀疑后囊膜破裂,最好马上停止操作,明确判断,处理方法可有:(1)根据后囊膜破口的大小,选择改用娩核法或继续乳化核,如果选择后者,建议降低负压和流量避免破口扩大和增加玻璃体丢失,用低灌注压吸除剩余皮质或前节玻璃体切割,保留尽量多的后囊膜,以便人工晶状体植入于囊袋内。但选择继续乳化容易导致核块脱入玻璃体腔,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有583%患者及时改用娩核法,36例中无一例发生核块脱入玻璃体腔。(2)根据后囊膜破口的大小选择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可植入囊袋内、睫状沟,若剩余囊膜不足够支持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建议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或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本组病例25%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有人称Ⅰ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获得的术后视力优于经巩膜缝线固定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对于超声乳化术中出现的后囊膜破裂只要处理正确,仍然可望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新泉,杨 冠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178
2 王明举,周开遗超声乳化术中并发症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16(2):2167
3 王祥群,曾骏文劈核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后囊膜破裂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11):12124
4 林振德,李绍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