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惠敏 作者单位:518101 广东,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五官科
【关键词】 青光眼术后 浅前房 原因分析 护理
青光眼是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致盲眼疾,降低眼压、保护和挽救视功能成为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1],而抗青光眼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低眼压性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文献报道高达51%[2],若处理不当,常带来系列并发症,如角膜水肿、虹膜周边前黏连、黄斑水肿、白内障形成等,不但影响手术的远期疗效,而且还造成严重的后果,导致手术失败。因此,了解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异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1 浅前房判断标准
按Speath[3]分级法将浅前房分为三度:浅Ⅰ度,中央前房形成,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浅Ⅱ度,除瞳孔区的晶状体前囊未与角膜内皮相贴外,其余整个虹膜均与角膜内皮相贴;浅Ⅲ度,前房消失,整个虹膜面及晶状体前囊与角膜内皮接触。低眼压以≤5 mm Hg为界。
2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
2.1 超量滤过 唐淑丽等[4]认为低眼压性浅前房形成最初的、最直接的原因是超量滤过、低眼压及房水动力学改变。青光眼滤过术后,房水从后房经虹膜根切口、小梁切除口,而后直接引流到结膜瓣下,以致后房压力减低、前房水减少、虹膜隔向前移,导致前房变浅。它与滤过口的过大,巩膜瓣结扎线过松及抗代谢药物的应用有关。有文献报道,抗代谢药如5-FU和丝裂霉素C作为手术的辅助药,能极大地提高青光眼治疗的成功率,尤其是难治性青光眼的成功率,但并发症尤其是薄壁滤过泡和低眼压的发生率也最多[5,6]。汪军等[7]发现,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也易发生滤过过畅。
2.2 脉络膜脱离 赵东生[8]认为低眼压性浅前房最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脉络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多发生于术后3~7天,表现为低眼压、浅前房,眼球超声检查可见脉络膜脱离、脉络膜上腔积液。脉络膜脱离,房水生成明显减少,出现眼压降低,甚至测不出。导致脉络膜脱离的原因较多。据报道,术前高眼压、高龄及血管硬化,长期使用匹罗卡品,手术粗暴或不适当的止血;手术操作时间过长;切口过于偏后等均可出现致使脉络膜脱离[4,9,10]。卢艳等[11]认为脉络膜脱离的主要原因是低眼压,术前高眼压、血管硬化、术中眼内压骤降则是重要诱因。
2.3 结膜瓣渗漏 导致结膜瓣渗漏的因素有很多。如术中结膜伤口对合不好、缝合不密、结膜撕裂、缝线松脱,烧灼止血引起早期或退发性结膜组织坏死;术后揉搓术眼,过早拆除外露的巩膜缝线;曾患过结膜巩膜炎症;以及外伤等。这些均可导致浅前房的发生。
2.4 恶性青光眼 多在术后2~3天内发生,常发生于眼轴短,浅前房、小角膜、睫状环小,相对晶状体大的闭角型青光眼,术前眼压不易控制青光眼患者。手术或缩瞳剂的刺激,睫状肌痉挛,使晶状体与睫状体相贴,房水逆流入玻璃体,玻璃体容积增加,虹膜晶状体隔前移,前房极度变浅,眼压升高。
2.5 其他 有文献报道,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使用Ahmed减压阀,发生低眼压的有10.8%[12]。
3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护理
3.1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术前都有顾虑心理,担心术后眼压不能控制,或者视力继续下降,而过强的情绪刺激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及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以致瞳孔中度散大,加重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瞳孔阻滞,眼压升高,病情进一步加重。在临床上,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不同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素质和接受能力等的不同灵魂进行健康宣教。必要时,可以向患者介绍有关手术方法、效果及用药目的,可能出现副作用,使患者对青光眼手术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患者能积极配合。
3.2 病情观察
3.2.1 眼部观察 有文献报道,滤过术后1~2天前房即可形成,3~4天后前房略浅,5天后前房深浅稳定,因此医护人员应每日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1~2次,在裂隙灯下检查前房情况、滤过泡形态及性质,眼压水平,必要时行检眼镜和超声检查等[13]。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眼压升高症状,如头痛、眼胀痛、恶心、呕吐等,必要时测量眼压,若发现前房浅、眼压低,要及时寻找原因,如超声检查等,并给予对症处理。
3.2.2 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变化 20%甘露醇注射液是一种高渗性组织脱水利尿剂,不仅能降到眼压,还可因利尿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从而出现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低血压、意识障碍、肠麻痹、肌无力等并发症。因此,静脉输注甘露醇时要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及排尿情况。嘱患者多卧床休息,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另外,甘露醇能使静脉收缩、变硬,因此静脉注射时要准确,勿让药液漏于血管外,以免造成静脉及周围组织。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