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德琳 孙 晖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 滨州市 256603
【关键词】 青光眼;视网膜节细胞;激光凝固;巩膜上静脉
青光眼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但是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有多种学说解释青光眼的视神经损伤,其中比较公认的是机械学说、缺血学说、遗传学说等,但都不能完全揭示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所以青光眼模型的建立方法各异。其中增高动物眼压是最常用的建立模型的方法,眼压升高可以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对视网膜内层供血不足,导致缺血缺氧、自由基形成、兴奋性中毒等,从而导致视网膜节细胞不可逆损伤,这也是青光眼的最终病理现象。目前尚无两种青光眼模型的比较报道,我们着重研究两种青光眼模型导致视网膜病理变化的比较,试图发现两种模型的区别,指导其应用,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烟台绿叶制药公司)50只,体重200~300 g。将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10只,光凝小梁网模型组10只,光凝小梁网假手术组10只,烙闭巩膜上静脉组10只,烙闭巩膜上静脉假手术组10只,均于右眼建立模型或假手术。
1.2 模型建立
1.2.1 光凝小梁网模型:4%水合氯醛(1 ml/100 g)腹腔麻醉大鼠,1%利多卡因滴眼,激光参数为功率0.4 W,光斑直径200 μm,持续时间0.7 s,激光直接射入小梁网,旋转大鼠使激光以锐角直接照射小梁网,每眼一周光凝90个点左右[1]。光凝两次,间隔4 d,第10天眼压超过20 mm Hg认为建立模型成功。假手术组用相同参数激光环形照射角膜避开小梁网。
1.2.2 烙闭巩膜上静脉模型:4%水合氯醛(1 ml/100 g)腹腔麻醉大鼠,1%利多卡因滴眼后固定在手术台上, 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分离巩膜上静脉,烧热大头针烙闭至少3条静脉及其附近静脉丛,远端静脉缺血变白,近端静脉充血说明手术成功,术后涂抗生素眼药膏,术后7 d每天0.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2]。假手术组操作同上,只是烧热针头避开巩膜上静脉。
1.3 显微镜观察 按预先分组在第7天断头处死大鼠,迅速摘除眼球,亚甲蓝标记角膜上极及视神经短端。角膜上扎一小孔,浸润于4%中性甲醛中固定24 h,将固定好的眼球通过角膜上极和视神经断端对称剖开眼球,梯度酒精脱水,浸蜡,常规石蜡包埋,连续4 μm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采用摄像显微镜观察并照相,测量高倍视野内视乳头周围1 mm处视网膜各层厚度并计数300 μm视网膜节细胞数目[3]。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以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网膜各层厚度及形态观察 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完整,排列整齐(图1)。光凝小梁网模型组大鼠视网膜节细胞层(GCL)水肿结构松散,内丛状层(IPL)厚度变薄并出现空泡,内核层(INL)厚度变化不明显,但个别细胞核固缩,外丛状层(OPL)厚度无明显变化,外核层(ONL)厚度无变化,细胞核正常,排列整齐(图2)。其中,IPL厚度与高眼压模型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减少(P<0.05);假手术组视网膜各层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结构完整,排列整齐。烙闭巩膜上静脉组与高压模型组类似大鼠视网膜GCL松散,IPL变薄,INL厚度变薄且细胞减少,OPL厚度略变薄;ONL细胞略减少,但细胞核排列整齐(图3);假手术组大鼠视网膜GCL水肿不明显,细胞核排列较整齐,其中IPL、INL、ONL厚度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细胞核无固缩,排列整齐。
2.2 视网膜节细胞观察 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节细胞排列紧密整齐,细胞核均匀深染,胞核大小一致。光凝小梁网组大鼠视网膜节细胞排列稀疏且不规则,细胞核固缩,有些出现空泡、碎裂,部分细胞核溶解,细胞核大小不一,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节细胞相似,排列整齐,胞核大小一致,均匀深染。烙闭巩膜上静脉组视网膜节细胞排列疏松,部分节细胞出现核固缩,染色加深,胞核大小不一,与假手术组节细胞数目相比明显减少(P<0.05); 假手术组视网膜节细胞相比无明显差异,节细胞排列整齐,胞核染色均一,大小一致。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