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秀芹,姜莉莉
【摘要】 目的 探讨隧道式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10例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第1天,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52%,第7天≥0.5者占62%,术后1个月≥0.5者占83%。结论 反眉状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简便、经济,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 白内障;隧道式小切口;非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是致盲的首要原因,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具有组织损伤切口愈合好,角膜散光小和视力恢复快等特点[1]。迅速在临床广泛开展,但超乳设备昂贵、技术难度大,且对硬核处理有一定的局限性[2]。而笔者运用巩膜隧道式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手术31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白内障手术310例共310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71例,并发性白内障12例,外伤性白内障20例,发育性白内障7例,年龄3岁~93岁,术前视力均为光感至眼前手动,1米光定位红绿色均正常。在常规进行裂隙灯、测量眼压、眼B超等检查的同时,常规进行全身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全身情况较差,不能承受手术者先由相关科室进行治疗,待全身情况允许后再行手术。
2.手术方法 术前用托品酰胺充分散瞳,常规双路球后麻醉。以穹隆部为基底结膜瓣,在上象限角膜缘后2 mm用长6~6.5 mm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深及巩膜1/2厚度,隧道分离至透明角膜内1 ~1.5 mm,用尖刀刺入前房,向房内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囊或开罐式截囊,扩大切口使内口大于外口,充分水分离和水分层使内核游离并将完整的内核脱入或半脱入前房,将粘弹剂注入核与后囊之间,用圈匙伸入核下,将核缓娩出,若核较大,嵌于切口,可用显微有齿镊抵住外露之核表面,两器械相向用力将核劈开分次娩出,用粘弹剂针头伸入前房,边注水边轻压切口后唇,使残留的外层核及部分皮质冲出,残留皮质用注吸针头吸出。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状,冲洗粘弹剂,注水加深前房。检查切口有无渗漏;切口不缝合或间断缝合1针~2针,结膜瓣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和地塞米松2.5 mg,使其覆盖于巩膜外切口。术后单眼包扎1 d,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连续3 d,第4天出院。
结果
1.术后视力 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161眼(占52%),术后第7天裸眼视力≥0.5者193眼(占62%),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258眼(占83%),术后20眼低视力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或因角膜外伤后瘢痕形成引起。
2.术后眼内反应及散光 310只眼术后前房形成良好,有34只眼发现眼内色素脱落,晶状体表面有色素沉着。患者术后7d平均散光为0.75+0.50 D,术后30 d散光基本消失。
3.并发症 小切口术后角膜水肿一般轻,大多数发生在小切口周围水肿,后弹力层皱折。310只眼中78只眼术后第1天出现角膜水肿,第2天消失,20只眼角膜水肿,术后第4天消失。8只眼术中因为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行前段玻璃体切除后,注入粘弹剂清除残余皮质后植入人工晶状体。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