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凌凌 周行涛 褚仁远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200031
目的:探讨儿童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LASIK远期临床疗效和特点。
方法:2005年8月~2008年8月于我院行LASIK术的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40人40眼,行常规术前检查,术后在屈光矫正基础上行常规弱视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21.65±13.09个月。Stata 10.0统计软件数据分析。
结果:LASIK术后屈光度平均为1.22±1.34D,屈光参差度平均为1.80±1.07D,LogMAR BCVA为0.37±0.23,术后较术前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首次随访至末次随访时角膜K值平均减少2.09±1.20D。87.5%的患者实际屈光度在预期屈光度±1D内(包括±1D)。当术前中央角膜厚度≤522um,术中光学区<6.5mm,手术切削深度≥116um,术后角膜屈率≥46.56D时,正确认为术后实际屈光度超过预期屈光度±1D的百分比分别是81.40%,65.12%,55.81%,67.44%。手术前后立体视锐度在60’内的比例从0%提高到23.5%。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儿童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LASIK屈光矫正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可预测性和安全性;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传统治疗不配合或效果不佳的远视屈光参差性中重度弱视儿童可考虑行LASIK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