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小纪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人民医院眼科
【摘要】 目的 观察一些特殊类型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效果。方法 对21例特殊类型白内障行角膜在角膜缘后1.5mm处作长度为5.5~6mm巩膜隧道切口人工手法摘除。结果 术后1周裸眼视力≥0.8者4只眼(19.05%),0.6~0.8者6只眼(28.57%),0.1~0.5者7只眼(33.33%),<0.1者4只眼(19.05%)人工晶体位置良好,眼压正常。结论 对特殊类型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安全有效。
【关键词】 特殊类型白内障 小切口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
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由于其切口小、伤口愈合快、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1],已在各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广泛应用。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上小切口白内障手术适应症不断拓宽。2001年11月~2007年5月我们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特殊类型白内障21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1年11月~2006年5月共收治特殊类型白内障病人21人21眼,其中男l3例l3只眼,女8例8只眼,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58岁。合并陈旧性葡萄膜炎5例5只眼,抗青光眼术后6例6只眼,眼球顿挫伤4例4只眼,角膜穿通伤术后6例6只眼,术前视力:光感~0.1,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炎症在静止期。
1.2 术前检查
术前术眼均行裂隙灯、散瞳眼底检查、A、B超检查和眼压检查。
1.3 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采用球后或球周麻醉。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采用颞侧切口,其它类型白内障采用右上象限切口,沿角膜缘剪开结膜,在角膜缘后1.5mm处作长度为5.5~6mm巩膜隧道切口,隧道切口分离至透明角膜缘内1mm,用3.2mm穿刺刀经隧道入前房,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如有虹膜粘连,瞳孔小不能散大以及有机化膜形成的,先用5号钝性针头作钝性分离,再用囊膜剪沿瞳孔缘两侧剪除机化膜组织及瞳孔缘剪开虹膜括约肌l~2mm,然后注入黏弹剂撑大瞳孔至所需大小,用连续环形撕囊法或开罐式切开前囊膜,充分水分离,游离晶状体核,在晶状体核前后均注入黏弹剂,扩大切口,用晶状体圈匙伸入核下方缓慢娩出核,吸净皮质。用黏弹剂充盈前房及囊袋,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然后清除前房内黏弹剂。检查切口如不漏水则不需缝合,水密欠佳时可缝合1~2针。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皮质固醇2~3天。术后第2天典必殊滴眼液开放滴眼,每日4~5次,共4周。门诊监测眼压,观察视力,随访3个月以上。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全部患者随访期间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正常范围内,人工晶体位置良好。术后1周裸眼视力≥0.8者4只眼(19.05%),0.6~0.8者6只眼(28.57%),0.1~0.5者7只眼(33.33%),<0.1者4只眼(19.05%),11例视力<0.5者与原发疾病有关,3例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4例因角膜瘢痕影响视力,4例因有较重的玻璃体混浊及视网膜病变所致。
2.2 术中术后并发症
术中前房出血2例2眼,采用黏弹剂压迫止血,用灌注液中含1∶1000000肾上腺素进行灌吸,出血很快消失。无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21例顺利植入人工晶体。术后15例前房有不同程度炎症反应,6例角膜内皮水肿经治疗均于1周内消失。部分患眼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瞳孔欠圆,随访眼压均正常。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