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干眼症状评价
详细询问患者眼部有无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无症状为0分;偶尔出现症状为1分;间断出现轻度症状为2分;持续出现明显症状为3分。三个症状的评分相加,采用0~9分制记录结果。
1.3.2 SIt检查
采用天津晶明YZB/津0360-2004型标准5 mm×35 mm泪液检测滤纸条,患者于暗室中背光而坐,被检眼注视内上方,滤纸条首端反折放在下结膜囊中外1/3处,另一端自然下垂,被测者向前注视,无表麻状态下测量5 min时的滤纸条湿长。
1.3.3 BUT检查
采用天津晶明YZB/津0367-2004标准荧光滤纸条,首端折叠放在颞侧下结膜囊内,注意不要接触角膜,待无菌荧光条被泪液湿润后取出,嘱患者眨眼,在同一台裂隙灯钻蓝光下观察自最后一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一个黑斑的时间,为BUT,连续测量3次,采用秒表记录,取平均值。
1.3.4 CFS实验及评分
在BUT检查完后继续在裂隙灯钻蓝光下观察角膜,将角膜分为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四个象限,观察各个象限内荧光素着染情况,无着染记为0分,点状和小片状着染分别记为1分和2分,块状着染记为3分,共计0~12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10.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对患者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对患者年龄、两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干眼症状评分、SIt检查、BUT、CSF评分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干眼症状评分
A组: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第7、第14天的干眼症状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3,-3.329,-3.784;P<0.01);术后第30天较术前有所增加,第90天评分较术前减少,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67,0.626;P>0.05)。B组: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第7、第14天的干眼症状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95,-6.779,-4.475;P<0.01);术后第30天干眼症状评分增加,第90天干眼症状评分降低,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2,0.194;P>0.05)。两组比较:术后第1、第7天,B组干眼症状评分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SIt检查
A组:术后各时间点的SIt均较术前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17,-5.624,-4.856,-6.916,-8.814;P<0.01)。B组:术后各时间点的SIt均较术前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09,-7.544,-7.281,-8.850, -11.206;P<0.01)。两组比较:术后第1天,B组SI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时间点两组S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BUT检查
A组: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第7、第14、第30天的BUT变短,术后第90天BU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15,15.021,7.503, 3.466,-2.948;P<0.01)。B组:术后第1、第7、第14天,BUT较术前变短, 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987,12.163,4.924;P<0.01);术后第30天,BUT变短,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3;P>0.05);术后第90天,BUT延长,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9;P<0.01)。两组比较:术后第1、第7、第14天,B组BUT 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CFS检查
A组:术后第1、第7、第14、第30天,CFS评分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880,-11.145,-6.861,2.412;P<0.05);术后第90天,CFS评分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9;P>0.05)。B组:术后第1、第7、第14天,CFS评分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962,-5.543,-2.787;P<0.01);术后第30天,CFS评分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443;P>0.05);术后第90天,CFS评分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1;P<0.01)。两组比较:手术后第1、第7、第14天,A组CFS评分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关于不同手术切口对白内障术后泪膜的影响的报道较多,但或为超声乳化手术切口与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切口的比较[5],或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不同手术切口的比较[6]。本研究观察了透明角膜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对非干眼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眼表泪膜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第7天,B组干眼症状评分高于A组;术后第1天,B组SIt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可能原因为巩膜隧道切口造成结膜上皮炎症水平的提高导致术后不适症状的加重,同时也反射性引起泪液分泌量的增加更明显。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B组BUT长于A组,B组CFS评分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巩膜隧道切口在术后早期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小于透明角膜切口。总结前人观点,手术影响眼表泪膜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譹?訛术前表面麻醉眼药多次使用。?譺?訛手术中眼表上皮的机械性损伤,手术后炎症反应、组织水肿及创口愈合过程。?譻?訛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可造成切口周围神经纤维中乙酰胆碱和胆碱酯酶的运输障碍[7],使局部角膜知觉减退,从而导致BUT缩短[8-9]。?譼?訛手术后滴眼液中的防腐剂和激素等对眼表面上皮组织的损害。
分析透明角膜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对术后泪膜稳定性影响不同的原因可能为:①透明角膜切口比巩膜隧道切口损伤更多的神经,神经损伤影响着泪膜的形成和稳定,神经损伤后,角膜的知觉下降,引起瞬目动作减少。瞬目是泪膜重建的基础:每次眨眼时,瞬目动作将泪液黏蛋白均匀分布于角膜表面,也将水液层和脂质层均匀分布于角膜表面,从而完成泪膜重建。瞬目间歇延长,导致泪液的蒸发加强,同时影响黏蛋白在眼表的均匀分布,从而使水液层和脂质层无法很好地附着,影响泪膜重建。②透明角膜切口导致眼表的形态改变以及角膜上皮微绒毛和微皱襞的损伤,都将导致超声乳化术后眼表的角膜不规则性增加。而巩膜隧道切口远离角膜,所以术后引起的角膜规则性改变不明显,角膜的规则性对于泪膜在眼表的附着有重要意义,角膜不规则,黏蛋白不易黏附,泪膜的表面张力增大,将最终导致眼表的泪膜过早地破裂。
此外,有专家建议在超声乳化术后常规辅以人工泪液,增强眼表面组织的黏度,减轻对泪膜的损害和缓解眼部不适等干眼症状。我们的研究显示,术后90 d联合运用人工泪液,两组BUT均较术前延长,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超声乳化术后使用人工泪液有利于泪膜的恢复。徐明等[10]也持同样的观点。总之,手术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早期有一定的影响,术后早期应用人工泪液有利于泪膜的恢复[11-12]。
【参考文献】
[1] 刘祖国,罗丽辉,张振平,等.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泪膜的变化[J].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274-277.
[2] 李学明,赵欣,胡力中,等. 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干眼的临床观察[J].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10-13.
[3] Yu EY, Leung A, Rao S, et al. Effect of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on tear stability[J]. Ophthalmology,2000,107(12):2131-2135.
[4] 徐建江,孙兴怀,陈宇虹,等.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眼表的影响[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8):801-803.
[5] 孔玲,高秀华,蒋衍英,等. 不同切口方式白内障摘除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J]. 国际眼科杂志,2006,6(1):119-122.
[6] 李颖,王从毅,吴利安,等.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泪膜稳定性变化早期临床研究[J]. 国际眼科杂志,2005,8(4):677-680.
[7] 张汉承. 泪膜的生理和病理[M]// 张汗承,周祖濂. 泪腺病学. 北京:金盾出版社,1992:91.
[8] Ozdamar A, Aras C, Karakas N, et al. Changes in tear flow and tear film stability aft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J]. Cornea,1999,18(4):437-439.
[9] Chen S, Wang IJ. Effect of tear film stability on fluctuation of vision aft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J]. J Refract Surg,1999, 15(6):668-672.
[10] 徐明,赵云娥,王勤美. 人工泪液对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影响[J]. 眼科,2004,13(1):18-20.
[11] 吴君舒,杨斌,王铮,等. 泪然和潇莱威滴眼液在LASIK术后泪膜恢复中的作用[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3):186-190.
[12] 张劲松,滕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泪膜的变化及与角膜知觉的关系[J]. 眼科,2005,14(3):151-154.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