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视网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第7期
对获得性视网膜大动脉瘤误诊1 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 73 岁。因左眼渐进性视力下降3 个月余, 加重10 d, 于2008-07-23 入院。入院前曾经当地医院检查, 诊断为左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予复方丹参片等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 10 d前左眼视物模糊突然加重, 经我院门诊检查后, 以左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和双眼白内障收入院。既往: 否认全身和眼病史。
检查: 视力右眼0. 7, 左眼0. 1, 矫正均不提高。眼压: 右眼11mm Hg, 左眼9 mm Hg,BP 130/70 mm Hg。双眼: 前节未见异常; 晶体皮质不均匀混浊; 玻璃体未见混浊; 视盘边界颜色正常, 视网膜动静脉比例1∶2, 动脉反光增强, 具有动静脉交叉压迹; 左眼颞侧血管弓内见大片盘状视网膜下脂质沉着, 颞上视网膜动脉下方分别见两处视网膜前出血及多处视网膜浅层出血; 黄斑受累; 右眼黄斑鼻侧散在玻璃膜疣。入院诊断: 双眼老年性黄斑变性(左眼湿性, 右眼干性) ; 双眼视网膜动脉硬化; 双眼白内障。入院后常规FFA 检查见: 左眼视网膜颞上动脉第2级分支中段, 动静脉期呈出血性荧光遮蔽, 静脉早期呈瘤样结节状高荧光, 晚期轻度荧光渗漏; 修正诊断: 获得性视网膜大动脉瘤。后经同仁医院会诊确认, 并行瘤体周围视网膜光凝治疗。
2 讨论
2. 1 误诊分析 获得性视网膜大动脉瘤是视网膜动脉管壁纺锤状或梭形血管瘤样膨胀, 多见于视网膜动脉的第三分支以前, 60 或70 岁的老年人多发。因其绝大多数位于颞侧血管弓内, 瘤体的缓慢渗漏引发黄斑区脂类和液体的堆积; 瘤体的突然破裂, 导致视网膜多层次的出血; 若出血累及黄斑或进入玻璃体则导致视力严重下降。以上结果使其眼底表现呈多样化,并构成了其易于误诊的临床基础。本例根据黄斑区的出血、渗出, 结合年龄和对侧眼存在玻璃膜疣, 入院诊断为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后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 luo rescein A n-giography, FFA ) 检查, 发现动脉管壁的节段性瘤样扩张遂得以修正诊断。提示FFA 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眼底征象需结合客观检查结果诊断才确实可靠。
2. 2 误诊预防 对于老年人短期内突发或加剧的单眼性视力下降, 眼底表现多样性, 出血位于视网膜动脉附近, 且以视网膜前出血为主者, 要高度怀疑本病并及时做FFA 检查。对于出血量较大, 有可能掩盖动脉瘤者, 最好做FFA 和ICGA 的同步检查; 与FFA 相比, ICGA 可清楚地证明视网膜大动脉瘤病损和动脉壁相连, 并有一定的搏动性, 是FFA 的必要补充。
(本文作者:北京空军总医院 田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