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文献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视野检查在早期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http://www.cnophol.com 2011-1-28 10:25:51 中华眼科在线

  3讨论

  OCT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接触、无创伤、可量化的生物组织成像术[2],是利用干涉学的原理对生物组织进行横断面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的分辨率高达8~10μm,扫描深度为2mm,能提供黄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视盘等可能再现青光眼改变的部位的图像,对诊断早期青光眼很有帮助[3,4]。原理:利用波长820nm的近红外线投射,当这束光投射后,在分光镜上分成两束:一束作为参考被反射回,另外一束投射到检查的标本(眼底)光线被不同层面的组织反射回,这束光和参考光发生了共振和干涉,形成低相干的光信号被计算机采集获得比较分析反射波和参考波,就能获得关于组织反射性和距离的数据;利用特定的程序进行分析,立即可以获得相应的定性和定量结果。其独到之处:不需要设平面,可以从视网膜的剖面图像中直接获得神经纤维层的绝对厚度,能够起到类似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作用;OCT进行非接触式非侵入性断层成像,轴向分辨力高,可对视网膜超微结构作切面扫描获得图像进行定量测量,并且还可用象限钟点表示RNFL厚度分析结果;OCT扫描速度快,检测光为近红外光,减少了检查员过程中患者的不适感,而且客观、敏感、可重复性高,易于发现早期RNFL变薄或缺损等病理改变[5]。屈光状态及眼轴长度不影响OCT的测量,对RNFL的测量不依赖于组织的双反射效应[6]。

  将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OCT图像特征分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局限性变薄或缺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弥漫性变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弥漫性变薄并局限性缺损等几类[7,8]。当青光眼患者发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局部变薄(1或2个象限)时,在OCT图像中可表现为相应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红白色高反射光带变窄,表明这一区域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早期青光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往往表现为局限性,OCT图像表现为相应部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红色高径向光带消失,这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局限性缺损范围往往较窄,局限在一个象限,多见于颞上或颞下象限;当青光眼病程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也加重、范围扩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可发生弥漫性变薄,OCT图像中表现为3个以上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红白色高反射光带变薄;当青光眼进一步发展到晚期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进一步遭受损害,OCT图像可表现为3个以上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红白色反射光带变薄,部分区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红白色反射光带消失。正常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由于上方和下方较厚,曲线一般呈双峰形。当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时,曲线发生改变,可以呈较低的双峰形、曲线局限凹陷或双消失使曲线无规律。

  青光眼的主要病理过程是神经节细胞轴索的丢失,当轴索丢失后盘沿神经组织量减少,导致盘沿和视乳头凹陷的改变,因此视乳头改变是青光眼的临床特征之一,也是可靠的早期诊断依据之一。青光眼视乳头损害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一样可以发生于视野损害前数年[9,10]。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首台计算机视野计面世,至此计算机视野学步入快速发展期,然而计算机视野计的迅速发展及技术的不断改进并未减少视野检查作为一种主观的心理物理学测试内固有的欠缺,也并不明显降低检测误差与判断失误的概率,视野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其知识结构涉及视觉系统解剖、生理、心理、物理、光学、统计学、神经系统病变等多学科范畴。欲求精确检测视野、准确分析结果、提高特异性及敏感性则需医生了解与掌握一述相关范畴的知识与检测技巧。更需患者的高度配合。计算机视野可以显示青光眼视野缺损、病情进展和治疗过程中视功能损害的动态变化规律。可以从视功能的不同角度提高青光眼视野缺损的监测。从我们的统计结果显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受损早于视野缺损,视野缺损之前,青光眼患者已有至少40%的视神经纤维丧失。与视盘结构参数相比,神经纤维厚度对青光眼的诊断效能更高。但是视野检查仍是眼科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特别是神经眼科学。从视网膜的光感受器至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为整个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一旦视路的某个部位有病变,则在视野中可显示出相应的缺损部位。通过视野测定可对视路病变进行定位及定量分析,并对视路病变的变化及治疗愈后提供依据。通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查可确定视野缺损,青光眼的视野缺损是视神经纤维束损害的结果,因此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与视野缺损有相应的位置关系,上方颞侧弓形神经纤维束萎缩时,视野相应地出现下部鼻侧阶梯状暗点,单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异常即可估计视野的丢失。反过来通过视野缺损的位置,也可判断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萎缩的区域。

  【参考文献】

  1周文炳.临床青光眼.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85204

  2 Hee MR, Izatt JA, Swanson EA, et a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f the human retina. Arch Ophthalmol 1995;113(3):325332

  3 Soliman MA, Van Den Berg TJ, Ismaeil AA, et al.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analysis:relationship betwee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redfree photography. Am J Ophthalmol 2002;133(2):187195

  4 NouriMahdaviu K, Hoffman D, Tannenbaum DP, et al. Identifying early glaucoma with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m J Ophthalmol 2004;137(2):228235

  5钟一声.短波视野检查法.临床眼科杂志 200;11(1):8385

  6 Kanamori A, Nakamura M, Escano MF,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glaucomatous damage on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measured by ope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m J Ophthalmol 2003;135(4):513520

  7刘杏,凌运兰,周文炳,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定性和定量检测.中华眼科杂志 2000;36(6):420

  8 Liu X, Ling Y, Luo R, et a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measuring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in normal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open angle glaucoma. Chin Med J (Engl) 2001;114(5):524529

  9 Greaney MJ, Hoffman DC, GarwayHeath DF, et al. Comparison of optical nerve imaging methods to distinguish normal eyes from those with glaucom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2;43(1):140145

  10 Quigley HA, Katz J, Derick RJ, et al. An evaluation of optic disc and nerve fiber layer examinations in monitoring progression of early glaucoma damage. Ophthalmology 1992;99(1):1928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视野,青光眼)的信息
      热门图文

    杏仁眼桃花面4招俘获他

    三种睫毛的画法让你更

    让你的眼睛永远保鲜秘

    如何变成淡妆美人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华夏近视网39健康网眼病中国眼镜网新浪福建健康21世纪药店网千龙求医查疾病114个性导航眼科时讯中华网健康频道我友健康
    整形美容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中国眼网眼科医学网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全球医院网保健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