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两周后,洋洋成功脱离了面罩吸氧;入院3周后,洋洋不但自己坐了起来,还可以和家人玩耍,他的脸上洋溢着天真与烂漫。看着他一天天好转,洋洋的父母非常感动。他们说:“以前我们总觉得,像盛京医院这样的大医院我们穷人进不来。没想到在这里,我们洋洋却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两年前,洋洋出生在辽宁一所乡镇妇幼卫生院里。不幸的是,这个孩子一出生就被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先天性心脏病,被当地医生判定为没有救治希望。贫困的父母含泪把他带回了家。两年里,洋洋经常患病,每次都只是在小诊所里草草接受治疗。让父母稍感安慰的是,洋洋这么小的孩子竟有着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每次他都能挺过难关。然而就在上个月,洋洋再次病倒了,而且情况与以前不同了——严重的肺炎致使洋洋在鼻导管吸氧下,血氧饱和度还是很难维持正常。见此情景,父母心急如焚,带上家中仅有的一点积蓄,抱着孩子来到中国医大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病房求诊。
看着检查结果,急诊医生皱起了眉头。洋洋患有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合并重症肺炎、胸腔积液,呼吸非常困难,入院后便立即接受了面罩吸氧和心电监护。接诊医生建议洋洋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这让洋洋的父母一筹莫展。他们哭诉道:“医生,我们知道孩子的病很重,但我们这个家真的已经负担不起了。孩子的奶奶患乳腺癌多年,爷爷前不久又得了脑溢血,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了。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孩子还能在我们身边多久,我们也舍不得让孩子遭罪。”
医者父母心。病房主任尚云晓实在不忍看着洋洋一家如此悲惨,他毅然决定,如果家属同意,就让洋洋留在小儿呼吸内科治疗。“我们一班班轮流看护,重症病房能做到的,我们也争取做到。”尚云晓动情地说。
于是,洋洋被安排住进了离主任办公室、主治医办公室、总住院办公室及处置室最近的病房,以备病情变化时及时抢救,也便于医护人员观察照顾。其实,小儿呼吸科病房本没有单间,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便于抢救治疗,洋洋住进了一个双人间。而他的邻床一直空着,没有收住其他病人。尚云晓还叮嘱大家,要尽量帮洋洋一家减免住院费用,为他们节约护理费、监护费、处置费,把他们十分有限的钱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这位特殊的小病人引起了所有人的怜爱。上至科主任,下至实习护士,大家只要有时间,就会到洋洋的病房里看一看他的状况。有一天深夜,管床医生崇维琨到洋洋的病房进行常规查看,发现孩子的父母因连日的奔波劳累而睡得太沉,甚至连输液泵堵塞报警的声音都没有听到。崇维琨医生不忍心叫醒他们。他轻轻关掉报警器,亲自找来护士调整输液泵。一直等到药输完护士拔了点滴,他才放心离开。
崇维琨医生回忆说,洋洋每次复查彩超和肺部CT,都是由舒林华副主任医师带领下级医生带着氧气、面罩、气管插管等保驾护航。当被问到为什么对洋洋如此尽心时,舒林华说:“我们是最了解洋洋的医生,也是掌握着有关他病情的第一手资料的人,还是能拿出最适合他疾病治疗方案的人。”
在多次讨论、研究之后,科室的医疗团队制定出一整套适合洋洋的治疗方案。针对孩子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的症状,一方面考虑有心衰的因素,同时又不拘泥于传统的心衰治疗方案,在强心利尿的同时,提高抗感染力度。同时,输入大量胶体,增加血浆渗透压,以超常规的方式迅速减轻水肿。很快,洋洋的心包积液迅速吸收了,呼吸困难也明显缓解。
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医护人员和洋洋的父母一起守护着他。终于,大家的付出有了回报。在爱的灌溉下,洋洋总算是脱离了危险。崇维琨医生兴奋地告诉洋洋父母,孩子很快就能出院回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