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景与政府态度关系密切
回溯“湛江模式”不难发现,经济水平滞后的倒逼固然是改革的重要动因,当地主政者的因素也不能忽视。
湛江医保改革历经数十年,对医保影响最大的当属现任广东省副省长徐少华。徐少华从1998年开始在湛江工作,2005年至2008年任湛江市委书记。
早在2003年,时任湛江市市长的徐少华便主张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改革政府的公共服务部门。对于医改问题,他更是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在他看来,要协调好医改中出现的医、患、保矛盾,最重要的是必须规范、约束医保服务的供给,通过支付方的调节和引导,确保医疗保险资源和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2004年,湛江组织医疗专家编制了《医疗保险诊疗常规》,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和服务。在当时,《医疗保险诊疗常规》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首次制定。对于与医保有关的绝大部分疾病,从诊断、人院条件、住院治疗、疗效、出院和出院带药等6个方面设定了标准,详尽具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徐少华还为此专门撰文向外界说明湛江医保运行模式。直到现在,《医疗保险诊疗常规》依然在运行,并成为商业机构约束医疗机构的重要依据之一。
徐少华之后的湛江市主政者,都延续了这一改革思路。“‘湛江模式’能够引入市场因素最大的原因,就是湛江市政府强势推动,把多层次的医保管理划归人保局,然后由人保局委托给人保健康,这些环节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这是‘湛江模式’成功的要点,也是推广的难点。”有长期关注湛江改革的医保专家向记者表示,因为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利益协调,不少地方政府推动意愿不强。
“湛江模式”运转之后,争论一直不断。在这种微妙的背景之下,改革的前景和地方主政官员的态度关系更加密切。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现任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力挺“湛江模式”。他表示,湛江医保模式目前找到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医保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医疗保障的总体水平,实现了参保率的提高、报销比例的提高。“从目前看,(‘湛江模式’)会往良性方向发展,我也不担心它走不下去。”
链接
湛江医保改革大事记
2000年
国务院颁布《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湛江市把公务员补充医保拿出来商业化运作,由保险公司来管理,结果中国人寿中标,于2001年开始运作湛江市公务员基本医疗统筹补充医疗保险。这也是政府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的开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