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热点新闻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专家解读医闹事件 医疗系统腐化致患者怀疑医院

http://www.cnophol.com 2012-7-4 10:45:14 中华眼科在线

  2006年12月26日,为防“医闹”,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的山厦医院医生护士全部佩戴钢盔上班。此事引起了社会对医闹现象的关注。       

  “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这么一句俗语之所以流行起来,是因为它几乎已成为一段时间内解决医患纠纷的潜规则。

  在社会学的理论中,有一个被称为“社会安全阀”的概念,指各个社会都存在着这样一类制度或习俗,它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手段,能为社会或群体的成员提供某些正当渠道,将平时蓄积的情绪及个人间的怨恨予以消除,从而在维护社会和群体的生存、维持既定的社会关系中,发挥“安全阀”一样的功能。

  然而现实中,诸如医闹、房闹、机场闹等采取无秩序、非理性乃至暴力方式维权的事件一再发生。过激、极端的“私力救济”手段,使得矛盾纠纷的解决陷入了一种畸形的暴力逻辑。

  而在另一个层面上,这恰恰凸显了某种维权的困境。除了呼唤公民理性的回归,我们有责任反思,是什么让“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怪圈一再循环下去?

  《法制日报》视点版从今天开始推出“破解‘闹’现象”系列报道,试图透过纷繁复杂的“闹象”,抓住“闹者”的心理根源,寻求破解之道。

  □破解“闹”现象之医闹

  这是一个不久前已被判刑的“医闹”的真实供述:

  “我的妻子因产后大出血死亡,我们想不通为什么去的时候人好好的,到医院就死了,于是决定去医院找他们协商后事。

  “我们提出要医院出130万元死亡赔偿费;医院则只愿意给两万元丧葬费。镇里的副镇长出面协调。我们家属商量后降低赔偿要求至70万元,医院坚持只给两万元。我们于是在医院门口烧纸、挂横幅、摆放花圈。这时医院答应给5万元。

  “第二天,我们将赔偿要求再次降低至60万元,医院答应提高至7万元。第三天,我们50多个亲朋好友在医院门前放鞭炮、拉横幅、烧纸,使进出医院的救护车、私家车无法正常行驶,最后和医院达成赔偿15万元的协议。”

  这是过去几年内,各地时常上演的“医闹”场景——“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这个畸形的逻辑一次次地奏效,并以这立竿见影的效果,巩固着它的恶性循环,从而跳脱了医疗纠纷伤害赔偿合理、合法的认定、协商秩序。

  这种秩序的破坏,其后果之不堪设想,已被真实事件一次次印证,一系列极端的医患冲突事件,令人触目惊心。

  而一个更大的恶性循环圈也伴随着医疗界所受的伤害而形成。有调查显示,不少医务工作者认为,“医闹”已经严重影响到医生的职业行为——自我保护越来越成为医生行医时的第一原则,而这恰恰又会让医患关系进一步紧张。最终受到伤害的,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利益的公共医疗秩序。

  解决医闹的尝试

  要溯源“医闹”现象几乎不可能,因为古而有之。但要举出几个早年发生的“医闹”事件却很容易。在任何一个年份,都会有几起恶性事件发生。而真正让“医闹”现象引起新一轮关注的,是在发生了中国医疗界“黑色六月”的2009年。

  这一年的6月18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太平镇杨厝村村民杨俊斌,因“泌尿系统结石、急性肾功能衰竭”入住南平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6月20日晚10时,在手术成功的情况下,杨俊斌突发病症,经抢救无效于21日凌晨死亡。

  杨俊斌的家属认为院方对患者的死亡负有责任,当晚就聚集在泌尿外科,拒不移尸,将两名医生扣留在病房,并提出高额赔偿要求。从6月21日起,南平市各级部门多次协调处理,均因双方在赔偿金额上分歧较大而搁浅,并发生激烈肢体冲突,双方均有人员受伤。

  后在当地政府主导之下,杨俊斌的家属与医院达成初步协议:家属得到21万元赔偿,而对于肢体冲突导致的人员受伤问题,“双方同意责任自行承担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事件并未就此终结。6月23日上午,南平市第一医院80余名医务人员聚集到南平市政府门口,打出“还我尊严、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横幅。随后,南平市多家医院的医务人员也加入其中。

  长期以来不断紧张的医患关系,最终以这种戏剧性的极端方式在南平这个小山城爆发。而在这个“黑色六月”里,各地先后发生了6起“血溅白衣”事件。

  此后,各地开始了解决“医闹”问题的多种制度尝试。例如辽宁沈阳的“引入公安力量”,派警察去任医院“安保副院长”;多地施行的在医院设立警务室;以及建立专门的医患纠纷调解机构等。

  然而,这些举措均未能阻止“医闹”现象愈演愈烈。据卫生部统计,2010年全国发生医闹事件17243起,比5年前多了近7000起,更有黑社会性质团伙借此牟利。而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11年的调查统计,自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了22.9%。

  在这一背景下,今年4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根据这个通告,多种“医闹”行为将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通告被视为打击“医闹”行为的一记重拳。

  医闹源于“疑”

  有学者提出,中国最早、最知名的医闹故事,莫过于曹操杀华佗。只一个头疼病没治好,华佗就被曹操身边的刀斧手、行刑队组成的医闹们来了个身首异处。

  曹操多疑,众所周知。他杀了华佗也是因为怀疑他不仅治不好他的病,反而有不良企图。

  通过对多个实例的分析,《法制日报》记者发现,“疑”正是大多数医闹者最根本的思维所在。这种“疑”包含了3个层面,分别是对病人在医院死亡原因的怀疑、对医疗行政部门解决医患纠纷公正性的怀疑、对合法渠道维护权益效果的怀疑。

  本文开头的那一段真实供述,来源于河南省新密市的一起“医闹”事件。32岁的女子张娟因产后大出血死在了新密市某医院的ICU病房。据其丈夫张建向公安机关供述,亲属们前往医院讨说法,是因为“想不明白为什么去的时候好好的,到医院就死了,怀疑医院将妻子治死了”。这是第一层怀疑。

  “我们没有要求做医疗事故鉴定或者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在向警方的供述中,多名张娟家属均表示了这一事实。这是源于第二层和第三层怀疑。

  3个层面的怀疑,正好对应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患双方发生民事责任争议的3条解决途径:医患双方协商;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现实中,这3条途径都不太顺畅。”曾任南平市卫生局局长的王崇辉在此前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对医院的怀疑,多被解读为是近年来医疗系统腐化和相关机制落后的结果。“很重要的一点是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一段时期来,确实存在一些以药养医,大处方看病,乱收红包或个别医生职业道德滑坡等现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张建成向记者分析。

  而对于另外两种渠道,王崇辉告诉记者,在患者家属的心里,卫生行政部门常常被认为和医院是“一家人”,在调解中难以做到中立,缺乏公信力;走诉讼渠道解决,这对患者而言要耗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此外,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这一关键环节也往往让患者望而却步,一方面因为时间太长,另一方面在于医学会与医院之间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其鉴定结果也常常遭到质疑。

[1] [2] 下一页

(来源:健康报) (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医保,医疗)的信息
      热门图文

    小眼睛适合割什么样的

    如何去眼袋 眼袋的三点

    大地色裸眼妆深邃无辜

    夏日化妆教你八大化妆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华夏近视网39健康网眼病中国眼镜网新浪福建健康21世纪药店网千龙求医查疾病眼科时讯中华网健康频道国家健康网医脉通眼科
    中国风湿网眼科英才网蓝莓眼科网中国眼科网39五官科中华碑林医学网整形美容英智眼科中国眼网久久眼科网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