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早期接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患者的老龄化,及其罹患远视、白内障的逐渐增多,掌握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对这些患者显得越来越重要。
既往RK手术的眼球给白内障屈光手术医生带来的困难有:第一,RK术后的角膜构型改变,使得常规的角膜曲率测量和IOL度数计算不准确。第二,RK术后的角膜解剖结构变化给超乳手术带来困难。
RK的线状切口通常从角膜中央3—4mm开始,向角膜缘内1—2mm呈放射状排列,切开深度通常达到角膜基质层的90%--95%,切口数量从2至32条不等,极少数病例的切口数量更甚于此。大多数单纯近视的RK通常有4—16条放射状切口,在角膜上呈轮辐状对称养殖。治疗散光的切口情况比较复杂,通常是增加T形切开,或者是在放射状切口的中间,做一些小的向心性排列的、与放射状切口呈垂直的切开。
RK手术风靡时,白内障手术大多采用的还是巩膜切口,手术方式多是囊外摘除(ECCE)和巩膜隧道超声乳化手术。当时尚未远虑到这些位居周边的角膜RK切口对未来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的影响。不过,随着RK术后远视、老视和白内障患者的增多,现在我们不得不接手处理这些当年有欠远虑的手术麻烦。
1980年代兴起的计算机化角膜地形图技术有助于我们了解RK对角膜屈光力的影响。角膜中央变平后,角膜曲率测量技术中的中央部分模型发生了改变,中央光学区3mm范围内角膜前表面的球面特征相对更明显。所幸的是,角膜地形图技术也能够精确测量中央角膜的屈光力,因此,计算IOL度数时可以采用有效屈光力数值。最新一代的计算公式,如Holladay II,允许采用“双K”方法,即采用角膜地形图方法测得的RK术后曲率值确定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时,加入角膜曲率的平均值或RK术前的曲率值。
成功的关键
RK术后患者手术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将超乳切口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将超乳切口避开RK的切开部位。如果在RK的切开位置做透明角膜超乳切口,超乳切口的隧道顶层因术中操作的影响很容易裂开。一旦透明角膜隧道的顶层裂开,切口的闭合性大大下降,超乳时液体更容易自此渗漏,前房稳定性随之降低,前房不稳定非常容易引起诸多并发症,如虹膜损伤、内皮损伤以及玻璃体溢出。隧道顶层如果裂开,术毕关闭切口时也有不少麻烦,通常需要缝合几针才能达到水密闭合。这些缝线会造成散光和患者不适。角膜切口闭合不好,眼内炎的危险同样随之增多。为了让RK术后超乳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更理想,专家们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方法。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