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研究进展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用电生理方法对屈光参差性弱视视网膜及视中枢损害研究

http://www.cnophol.com 2008-11-19 15:17:19 中华眼科在线

  讨 论

  本文采用P-ERG与P-VEP同步记录的方法对21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弱视眼P-VEP p100波与正常对照比较,潜伏期在三种空间频率均明显延长,振幅明显降低,对侧非弱视眼则无明显异常,表明刺激信息由弱视眼传递至视皮层的传递时间明显延长,视皮层反应细胞数目减少导致振幅下降。这一结果与以往一些电生理研究报道比较一致[4,5],进一步用电生理方法证实屈光参差性弱视存在视中枢损害。对于屈光参差性弱视视中枢损害特点,曾有一些研究报道。von noorden在一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脑标本研究中发现,其外侧膝状体具有与单眼剥夺性弱视动物模型外侧膝状体相同的形态学改变[6]。而另一例单眼斜视性弱视患者的外侧膝状体也有相同改变[7]。Horton等[8]在对一例先天患有屈光参差性弱视猴的视皮层眼优势柱研究中发现,代表双眼性过程的眼优势柱边缘区域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降低,反映其代谢活动发生了细微变化,认为这是屈光参性弱视双眼功能受损的结果。Kiorpes等[9]研究了屈光参差性弱视猴的视皮层神经元,结果发现对弱视眼发生反应的细胞比例明显减少,而在斜视性弱视猴的视皮层,对弱视眼起反应的细胞数目与非弱视眼几乎相等。在电生理研究领域中,最近也报道了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存在不同的电生理学特征。Yu等[10]利用多焦点视觉诱发电位技术,发现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仅在视野中心区城出现VEP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周边区域无明显受累,而内斜视患者的弱视眼,除视野中心区受累外,颞侧视野较鼻侧视野VEP潜伏期明显延长,振幅明显降低。

  本研究虽未发现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电生理有特征性改变,但与本文作者另一部分对斜视性弱视患者的P-VEP研究相比,非弱视眼电生理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别。在斜视性弱视患者的非弱视眼我们也记录到潜伏期延长及振幅降低。这是否意味着这两种类型弱视的视中枢损害存在差异,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屈光参差性弱视视网膜形态学研究尚未见报道,用P-ERG对弱视眼视网膜功能进行的研究有不同结果。Arden等[11]认为屈光参差性弱视眼P-ERG振幅降低,表明视网膜功能受累。Hess等[12]则认为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P-ERG无异常改变。国内这方面研究很少。本文对21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进行了P-ERG检测,结果显示,弱视眼P-ER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时,在90′、46.6′空间频率出现振幅降低,采用同一个体两眼间振幅差值作为统计指标再进行比较,则未见到明显差别。由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在同一个体两眼之间的P-ERG b波振幅也存在不容忽视的较大差异[3],我们认为以两眼间差值作为比较参数更为合理。本研究结果显示,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P-ERG无明显异常。RCT结果显示,由弱视眼传递至视皮层的传递时间明显延长,而这一时间延搁主要为P100潜伏期延长所致,P-ERG b波潜伏期并无明显延长。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损害,神经传导的时间延搁主要发生在视觉通路视网膜以上的部位,视网膜并无明显受损。

  致谢:李巧娴、田桂芬老师在病例收集及实验过程中给予了热情帮助,本实验全部统计均在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统计教研室高峰老师指导下完成,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简介:李晓清为研究生,现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下册.刘家琦.弱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955.

  [2]李晓清,郭静秋,蔡浩然.用同步记录法对斜视性弱视儿童弱视眼P-ERG和P-VEP的研究。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9,7(1):1.

  [3]李晓清,郭静秋,蔡浩然.6~12岁正常儿童图形视网膜电图研究。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8,6(4):149.

  [4]Wanger P, et al. Visual evoked responses to pattern reversal stimulation in childhood amblyopia. Acta Ophthalmol, 1980, 58:697.

  [5]王林洪,等.用稳态VEP的方法对正常儿童对比敏感度函数的研究。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4(1):1.

  [6]von Noorden GK, Grawford ML, Levacy RA, The lateral geniculeus in anisometropic amblyopia. Invest Opthalmol Vis Sci, 1983, 24:788.

  [7]von Noorden GK, Crawford ML. The 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 in human strabismic amblyopia. l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2, 33:2729.

  [8]Horton JC, Hocking DR, kiorpes L. Pattern of ocular dominance columns and cytochrome oxidase activity in a macaque monkey with naturally occurring anisometropic amblyopia. Vis Neurosci, 1997, 14(4):681.

  [9]Kiorpes L, Kiper DC, et al. Neuronal correlates of amblyopia in the visual cortex of macaque monkeys with experi-mental strabismus and anisometropia. j Neurosci, 1998, 18(16):6411.

  [10]Yu M, Brown B, Edwards MH. lnvestigation of 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in anisometropic and esotropic amblyopia. lnvest Ophthalmosl Vis Sci,1998, 39(11):2033.

  [11]Arden GB, Wooding SL. Pattern ERG in amblyopia. lnvest Ophthalmel Vis sci, 1985, 26(1):88.

  [12]Hess RF, Paker Jr, CL, Assessment of retinal function in severely amblyopic individuals, Vision Res, 1984, 24:1367.

上一页  [1] [2] [3]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屈光,弱视,视网膜,视中枢)的信息
  热门图文

熬夜族试试敷木瓜除眼

突发性眼袋试试冰敷

豹纹混搭成今冬彩妆造

金秋最诱人的野性图腾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