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与大动脉炎相关的眼部症状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眼部表现,对影响眼部症状的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15例(22%)患者出现眼部症状,其中视物模糊11例(73%),一过性黑朦6例(40%),视野缺损4例(27%),虹膜新生血管2例(11%)。大动脉炎眼部症状的出现与年龄、性别、病变分型、C反应蛋白、血沉等因素均无相关性。结论:大动脉炎可以引起多种眼部症状;局部低灌注引起的缺血缺氧是引发大动脉炎眼部症状的原因之一;对伴有眼部症状的大动脉炎患者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应给与针对眼部症状的治疗。
【关键词】 大动脉炎 眼 血液供应 眼疾病 病因学
0引言
大动脉炎也称无脉症、主动脉综合征、突发性大动脉炎或主动脉缩窄症,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眩晕、晕厥、头痛、无脉、偏瘫、失语以及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虹膜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等症状。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于该病的诊断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对解放军总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9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这一疾病的眼部表现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临床资料。
1对象和方法
2001/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心内科、眼科收治的69例按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诊断标准[1]诊断的大动脉炎患者69例(纳入本研究的病例排除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屈光不正、角膜病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病变),男14例,女55例;年龄12~56(平均29.6±6.5)岁。所有患者均经不同部位动脉超声检查, 24例经MRI检查,52例经DSA检查。根据病变累及血管的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缺血症状不同,将患者分为头臂动脉型(主动脉弓综合征)、胸腹主动脉型、主动脉型、混合型(广泛型)、肺动脉型等五种类型[1]。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视野、眼压、裂隙灯、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造影。
2结果
2.1一般情况
69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例中, 15例,约22%出现眼部症状,其中视物模糊11例(73%),一过性黑朦6例(40%),视野缺损4例(27%),虹膜新生血管2例(11%)。
2.2出现眼部症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出现眼部症状作为因变量,将年龄、性别、病变分型、C反应蛋白、血沉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前进法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年龄、性别、病变分型、C反应蛋白、血沉因素均与大动脉炎的眼部症状出现无相关性。表2 多发性大动脉炎眼部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
3讨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累及主动脉弓及其重要分支,如锁骨下动脉、颈内动脉、肾动脉、升主动脉等。目前病因未明,但认为该病与自身免疫系统机制紊乱[24]相关。病变部位动脉发生肉芽肿性炎症,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引发一些系列因血供障碍而导致的全身症状及眼部表现。
该病青年女性多见,在我们统计69例患者中女性患者约占80%;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女性患者约占67%,女性发病率远远超过男性。在众多全身症状中,眼部症状并不少见,视力下降、视物模糊11例占16%;视野缺损4例占6%;虹膜新生血管2例占3%。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出现现眼部症状的相关因素,发现眼部症状的发生与性别、年龄、C反应蛋白、血沉、分型等因素均无相关性。过去的研究认为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活动期,病变严重,对眼部的损害较大,且头臂动脉型引发的眼部低灌注会更严重。而我们的统计结果表明,眼部症状的发生似乎与病变的位置以及活动程度无关。眼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入眶后分为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以及肌动脉等分支。当动脉系统尤其是颈内动脉系统管腔狭窄闭塞,血供障碍时,必然对眼部的血供系统产生影响,但这种颈内动脉系统管腔狭窄是否会导致眼局部低灌注,最终引发相关症状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结果显示有2例以单眼视力下降为为首发症状,同时出现与体位相关的眩晕等症状,眼部表现为结膜充血、虹膜表面有新生血管,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底视乳头有花环样动静脉吻合支,周边视网膜有散在小片状出血及串珠样微动脉瘤(图13),眼压6~8mmHg,上述眼部表现符合大动脉炎眼底改变三期[5,6],经进一步内科检查确诊为大动脉炎。该病并不多见,但出现眼底低灌注视网膜病变时,提示眼科同仁,应排除大动脉炎,必要时请风湿科会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由于我们的病例中以头臂动脉型、混合型多见,因此也存在因样本量不足导致分析数据有误差的可能。另外,C反应蛋白和血沉是反映病变活动程度的指标,也与眼部症状的发生无相关性,说明病变的活动或缓解并不是眼部症状发生的原因。缓解期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程度减轻,组织的缺血缺氧也得到缓解,但这并不能减少眼部症状出现的几率。这也提示我们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程度与局部低灌注的程度没有呈现正相关性,因此不是出现大动脉炎眼部症状的直接病因。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眼局部低灌注引起的缺学缺氧是引发大动脉炎眼部症状的原因之一,推测可能存在其它的致病因素协同作用引起眼部症状。
【参考文献】
1蒋明,DAVID YU,林孝义,等.中华风湿病学.华夏出版社 2004:11851186
2冯友贤.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和治疗经验.中华外科杂志 1985;23:138
3郑德裕,刘力生,刘庆红.372例大动脉炎随诊观察.北京医学 1985;7:200
4 Gyotoku Y, Kakiuchi T, Nonaka Y, et al. Immune complexes in Takayasu’s arteritis. Clin Exp Immunol1981;45:246252
5黄淑仁,张晓峰.眼底病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46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