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病例分析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高海拔地区LASIK治疗近视过矫临床分析

http://www.cnophol.com 2008-12-11 10:41:28 中华眼科在线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在高、中、低度近视治疗中均取得良好疗效,其安全性及预测性已被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及屈光不正患者所接受,我院自200409开展LASIK手术以来,发现在初期手术过程中,本地区术后过矫比较多,随访时间平均6mo,最长随访时间为1a,中度近视术后过矫容易出现且恢复时间长,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眼科200409/200610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137例,男57例,女 80例,年龄18~45(平均31±2.1)岁,所有患者术前屈光度3.50~10.00(平均6.25±2.35)D,散光度<2.00D,最佳矫正视力均>0.8,术前2wk停戴隐形眼镜,无干燥综合征,角膜炎及其它眼疾,无眼部外伤史,瘢痕体质,风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等。使用德国鹰视准分子激光系统及法国MoriaM2板层角膜刀,角膜瓣厚度为130μm,波长193nm。随访患者术后1mo及6mo的裸眼视力,屈光度。
   
  所有患者术后1mo裸眼视力均大于0.6,11眼术后1mo小于1.0,术后6mo8眼裸眼视力小于1.0,电脑验光及主观插片检查8眼,术后1mo平均屈光度仍大于+1.50D,术后6mo平均为+1.00DS,该8眼术前屈光度在6.25~7.00D。

  2讨论
   
  治疗近视的方法有很多[1],但目前LASIK已成为临床矫正近视的主要方法[2,3],此手术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更符合角膜的整体结构,术后恢复快,我院自开展此项手术后,随访发现在高海拔地区术后过矫较多,尤其是6.25~7.00D之间,对于近距离工作的人员,过矫有时难以接受,结合本组资料,查找原因我们考虑与本地区海拔高,干燥,湿度低引起手术中角膜暴露的基质床处于脱水状态,进而导致基质床过度切削有关。有关资料显示[4]:手术时间过长,角膜基质干燥容易形成过矫,而角膜含水量直接反映了角膜的厚度,Macrae认为:激光切削时间的长短也很重要,因为激光引起角膜水分的蒸发,从而有可能导致过矫,角膜表面水分含量变化1%将相应导致20%的矫正偏差,每8s的水分蒸发将产生1D差异。所以,手术中基质床的暴露可直接影响角膜基质的含水量,进而影响术中角膜切削的厚度,初期手术,按照惯例验光的基础上增加10%切削量,4.00D以内的近视手术效果基本与内地相似,6.00~7.00D的近视出现过矫,与干燥,基质床脱水有关。
   
  LASIK术后过矫而导致视疲劳,出现近距离阅读困难,有时还需要再次配镜,为防止在高海拔干燥地区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过矫现象,首先我们应增加手术室的湿度,准确验光,根据患者年龄,职业确定合适的屈光度数,对于年龄大或者从事近距离工作者,保留部分近视度数,针对本地区特点,我们进行手术设计时,根据当日的气候条件,患者的配合情况以及患者的职业年龄特点,给予个体化的手术量,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文秀.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9

  2赵春娟,林咸平,费安裕,叶晓玲,周玲玲.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国际眼科杂志,2006;6(1):127129

  3吴章友,陶黎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国际眼科杂志,2006;6(6):13631365

  4田艳明,鞠燕.西部高湿干燥地区LASIK治疗近视过矫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眼科新进展,2006;26(11):851852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近视)的信息
  热门图文

个性酷女时髦中性眼妆

冬季最动人美丽落叶眼

梦幻魅力洋娃娃烟熏妆

五种果汁帮助你击退黑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