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研究进展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新进展

http://www.cnophol.com 2008-12-17 10:08:23 中华眼科在线

  3囊袋张力环的应用

  3.1囊袋张力环  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最早产生于1991年,由Hara等[24]为了维持囊袋的圆形轮廓,解决晶状体偏心和移位而发明,以硅胶为材料,可容纳人工晶状体襻。此后经过多次改进,其中,Nishi等[25]于1998年根据屏障效果和接触抑制理论改良了传统的CTR,将环的边径加宽增厚,称为囊袋弯曲环(capsular bending ring,CBR)。

  3.2囊袋张力环预防PCO  CTR目前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外伤、晶状体脱位、睫状小带松弛或断裂等病例,协助维持囊袋的稳定。但近期研究发现,植入CTR还可以防止LEC的增生与移行,预防前、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改良后的CBR对PCO的抑制作用更强。Nishi等[25]将具有矩形边缘的PMMACBR植入兔眼模型中,发现术后连续环形撕囊口无明显的收缩,观察3mo前囊膜边缘无纤维化出现,眼底保持清晰。Nishi等[26]还进一步观察到植入CBR的患者术后前囊膜纤维化发生率仅为30%,CCC边缘与人工晶状体间距离术后2a仍有80%存在,未见LEC在晶状体光学面生长,前囊膜皱缩少见,CCC面积无明显减少,术后2a, 42例患者仅有4例因PCO需Nd:YAG激光治疗。而未植入CBR的患者中,100%发生前囊膜纤维化,CCC边缘与人工晶状体间距离术后1a内即消失,较多LEC在晶状体光学面生长,前囊膜皱缩,CCC面积也明显减少,术后2a有17例因PCO需Nd:YAG激光治疗,比例明显高于植入CBR的患者。原因可能是:环的侧宽加大后,对囊袋边缘的弯曲力增加,更利于抑制囊袋的收缩和纤维化,锐利的矩形边缘还可使移行的LEC形成接触抑制。

  3.3新式封闭式折叠张力环  CBR植入术后并不能完全抑制PCO的发生,原因可能是在囊袋内距前囊中心较远的LEC可以逐渐向后囊膜增生移行[27]。而且由于眼前段解剖结构不同,虽然增加环的宽度可抑制更多的周边部LEC,但也可能引起虹膜或睫状体炎。另外,环的两端开口处无屏障作用,LEC可通过开口处向后囊膜移行。Dick[28]于2005年发明一种新的封闭式折叠张力环(closed foldable capsular rings,CFCR),它是按照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原则设计的,由16个部分组成,8个疏水环和8个亲水环,高0.8mm,环的边缘为锐利正方形,环的直径9.0~10.2mm。植入104例成人患眼后观察6mo,所有患者无明显PCO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CFCR在囊袋内可形成360°的屏障,抑制囊袋的收缩力明显强于CTR,可避免前后囊接触,维持囊袋开放,晶状体光学面未见LEC增殖,减少了PCO的发生,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4密封囊灌洗技术
   
  目前,大多数预防PCO的药物因对角膜内皮等眼内组织的明显或潜在的毒性作用,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Maloof 等[29]于2003年报道了一种密封囊灌洗(sealed capsule irrigation,SCI)技术以解决此难题,在白内障术中通过一种密封灌洗装置,暂时密封前囊口,使药物靶向作用于被隔离的LEC而避免接触其他组织。Agarwal等[30]进一步报道了一种一次性的SCI辅助用具Perfect Capsule,由硅胶材料制成,外径7.0mm,内径5.0mm,可以折叠植入,暂时密封小于5.0mm的撕囊口,其边缘两个相邻的通道可分别供灌洗液进出囊袋,灌洗结束后再将其取出。Triton X100是一种非特异性、毒性较大的药物,Maloof等[31]发现若仅以Triton X100灌注行晶状体超乳吸除术后的兔眼前节5min,组织学检查显示角膜、虹膜、周边视网膜等均受到严重损伤;而与Perfect Capsule合用后,LEC几乎被完全破坏并且周边组织没有明显损伤,证实了SCI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和前景。Duncan等[32]利用SCI技术,分别以Tg 、5FU、高渗盐水、蒸馏水灌注培养的人LEC 2min,结果显示:对LEC的抑制作用,最初以高渗盐水最有效,其他依次为5FU>water>Tg;2wk后,Tg组细胞死亡最显著;4wk后,Tg组LEC全部死亡。不仅说明Tg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抗PCO药物,也进一步证明SCI技术可提供保护性的术中药物囊袋内灌洗,使药物特异性地靶向作用于LEC,又避免了对其他眼内组织的毒性作用。

  5基因治疗

  5.1自杀基因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基因是目前研究较深入的自杀基因。Yang等[33]将带有HSVtk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转染至人LEC内,同时应用丙氧鸟苷(GCV),结果成功转染95%以上LEC,转染的LEC多呈凋亡或坏死状态,为治疗PCO提供了新的思路。王冰等[34]的研究发现,HSVtk基因介导的GCV治疗不仅可以杀死转染了HSVtk的分裂相LEC,而且还可杀死邻近的未转染LEC,这一现象被称为“旁观者效应”,这一效应明显扩大了HSVtk/GCV体系对LEC的杀伤作用,有望成为应用药物治疗PCO的新方法。

  5.2 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  细胞周期调控的核心机制为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与其调节亚基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结合形成复合物而被激活,调控细胞的生长、DNA复制及细胞分裂等重要过程。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KI)基因可以通过与cyclin/CDK复合物黏附使其失活,导致细胞周期停止,阻断细胞增殖。p21是最早发现并被克隆的CKI,可与多种CDK竞争结合细胞周期蛋白,使细胞生长受阻于G1期,而G1期的启动是细胞周期的关键。 吴明星等[35]对体外培养永生化人LEC系HLEB3进行细胞周期同步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G1期细胞明显增多且G1期明显提前,LEC漂浮死亡增加;而且 cyclin E、
CDK2和 p21三者间无论在转录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都存在明显的表达不平衡。由此认为,HLEB3细胞的无限增殖可能是由于此三者间表达的平衡失调所致,而PCO的发生可能是白内障术后特定的时限内存在的cyclin、CDK和CKI表达失衡启动了LEC增殖的过程所致。

  5.3抗凋亡基因  Bcl2基因是重要的抑制细胞凋亡基因。Lee等[36]分析了前极性、核性白内障和透明晶状体LEC的死亡情况,同时检测 bcl2和 bax基因的表达程度,结果发现前极性白内障患者LEC的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而bcl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Fromm等[37]认为 bcl2基因不是通过直接抑制致凋亡基因p53发挥抗凋亡作用的,因为 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可使转基因鼠晶状体纤维细胞死亡显著减少, 但同时发现转染了bcl2基因的鼠晶状体细胞p21增多,而p21是p53调控的靶基因。
   
  基因治疗在实际运用中还面临许多问题,怎样控制“细胞毒”基因只特异性转染靶细胞、基因转入后未被激活、过度表达或表达不足等诸多问题均有待解决,目前尚未进入临床应用。
   
  总之,目前对于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研究已在多个方面获得新的进展,很多方法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明显的预防效果,但还未能将其发生率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眼科工作者要进一步开展相关实验和临床研究,尽早取得更加突破性的进展,并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恢复患者视力,提高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俊.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应用.国际眼科杂2007;7(1):253

  2宋艳萍,丁琴,刘琼,等.Nd:YAG激光切除儿童后发性白内障50例.国际眼科杂志2005;5(3):564565

  3王建明,孙乃学,冯海晓,等.Nd:YAG激光两种切开方法治疗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国际眼科杂志2008;8(8):15821583

  4 Smith SR,Daynes T,Hinckley M, et al. The effect of lens edge design versus anterior capsule overlap on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Am J Ophthalmol2004;138(4): 521526

  5 Aykan U,Bilge AH,Karadayi K, et al. The effect of capsulorhexis size on development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small (4.5 to 5.0 mm) versus large (6.0 to 7.0 mm). Eur J Ophthalmol2003;13(6):541545

  6 Pandey SK, Wilson ME, Trivedi RH, et al. Pediatric cataract surgery:current techniques, com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Int Ophthalmol Clin2001;41(3):175196

  7 Raina UK,Mehta DK,Monga S, et al. Functional outcomes of acrylic intraocular lenses in pediatric cataract surger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4;30(5):10821091

  8 Ram J, Brar GS, Kaushik S, et al. Role of posterior capsulotomy with vitrectomy and intraocular lens design and material in reducing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after pediatric cataract surger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3;29(8):15791584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互联网)(责编:zhang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后发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人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信息
  热门图文

圣诞节迷倒情人时尚眼

打造冬季派对复古妆容

个性酷女时髦中性眼妆

冬季最动人美丽落叶眼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