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Verisyse lens(虹膜固定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我院于2004-11始开展了Verisyse lens(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例(6眼)高度近视(度数-13.5~22.0D之间),密切观察术后眼压、屈光改变、视力及角膜、虹膜情况,随访1a以上。 结果:大部分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2行,术前裸眼视力0.02~0.2,最佳矫正视力由0.25~0.5,恢复到术后裸眼视力0.5~0.6。并发症较轻、较少,恢复快,仅1例为晶状体偏中心并眩光发生,经再次手术调整晶状体正位后,眩光消失,1眼一过性眼压升高,1眼角膜轻度水肿,1眼虹膜少许脱色素,本组中另3眼出现晶状体表面尘样色素附着,(虹膜未见脱色),但均未影响视力,眼压不高。均未见严重并发症。 结论:虹膜固定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视力效果好,屈光度稳定,可预测性强,短期随访,安全性高,但国人为有色人种,术后虹膜持续为晶状体夹持,导致少量而持续脱色素,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尚需注意长期随访。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 虹膜固定型前房人工晶状体 Verisyse lens 高度近视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院于2004-11始开展了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Verisyse lens)前房植入术,选取2004-11/2005-02其中4例6眼成功随访1a,本组共4例患者均为高度近视,近视程度在-13.5~25.5D之间,其中男3例,女1例;右4眼,左2眼;年龄21~24(平均22.5)岁。对上述患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眼压、房角及角膜地形图、验光(电脑验光、散瞳检影)确定度数、最佳矫正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所需最低近视屈光度。手术适应证:①年龄20~45岁;②13.0D以上度数稳定型近视,或准分子激光不能手术矫正的患者;③有强烈摘镜要求;④排除其他眼部疾患,如青光眼、角膜混浊,圆锥角膜、葡萄膜炎等眼部疾病;⑤无糖尿病史,强直性脊柱炎等全身免疫性疾病史。手术禁忌症:有眼部其它疾患如青光眼、角膜混浊,圆锥角膜、葡萄膜炎;晶状体混浊者;前房深度<3.0mm;暗室中瞳孔直径>5.5mm,有房角窄、青光眼家族史者;⑥散光度小于3.0D(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无法矫正散光)。
1.2方法 术前裂隙灯、眼底镜排除眼部一般疾病,电脑验光、散瞳检影验光和正常瞳孔插片复检,确定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近视屈光度,查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房角及角膜地形图等各种检查参数。人工晶状体及晶状体度数的测定:选择用眼力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Verisyse VRSM50),采用特殊的穹窿形设计,光学直径5mm,最大横径8.5mm。使用眼力健提供的专用软件VeriCalc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 术前做好定位人工晶状体的角膜标记,常规术前10g/L匹罗卡品眼药水点眼,每3~5min 1次,共4次,术前30min静脉滴注甘露醇250mL,常规消毒铺巾,球后麻醉,开睑,作10:00~02:00点角巩缘隧道切口长约5.5mm,跨度约1.5~2.0mm,前房注入粘弹剂,作3及9点各一个角膜辅助切口,长约2mm,自主切口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调节至水平位,然后调整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位于术前标记好的位置,固定于虹膜,均未做虹膜周切口,乳酸林格氏液冲洗前房,使前房粘弹剂全部排出,用10-0线缝合切口,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涂碘必殊眼膏,闭睑,盖术眼,术毕。术后常规抗菌、激素口服治疗。
2结果
本组4例6眼患者均植入Verisyse VRSM50,光学面居中,无移位。对本组4例6眼患者术后0.5a裸眼视力明显好于术后。术后裸眼视力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2行。术后1a视力基本同术后0.5a视力(表1)。术后并发症:1眼夜间眩光发生,(暗室)检查发现瞳孔直径>晶状体的光学面直径,且晶状体偏中心,经再次手术调整晶状体(晶状体下缘平瞳孔下缘)正位后,夜间眩光减轻;1眼一过性眼压升高;1眼角膜轻度水肿;1眼虹膜脱色素,但晶状体表面无尘样色素附着;3眼出现晶状体表面尘样色素附着,(虹膜未见脱色),且随时间推移,似有增加的趋势,但眼压不高,均未影响视力。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