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论文汇集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的临床观察

http://www.cnophol.com 2008-12-29 10:25:05 中华眼科在线

    3  讨论

    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MEM)是无明确病因而发生的纤维沿着视网膜内表面生长形成的增殖性眼底病[3]。本病多发生在老年人,多数特发性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患者在50岁以上,随年龄增大有增多趋势。Wiznia[4]报道特发性者40例,平均年龄为62岁;张惠蓉等[5]报道60例,平均年龄为59.4岁;本组50例,平均年龄61.3岁。与国内外报道的比率接近。女性稍高于男性,可能与老年人中女性比例大有关[1]。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有学者认为玻璃体后脱离使玻璃体后界面牵拉视网膜引起内界膜裂隙形成,因而激活多种细胞,如神经胶质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星形细胞等的移行、增殖和聚集。这些细胞均能释放和分泌各种生长因子,进一步介导细胞增生和黄斑前膜的形成。有的学者认为没有玻璃体后脱离也可发生视网膜前膜,则可能由于某些生理或生化因子,如血清中的催化因子,或由血管内皮细胞等释放的催化因子介导细胞增殖。张惠蓉等[5]报道有玻璃体后脱离者占61.2%,无后脱离者占38.8%。本组有玻璃体后脱离者占69.64%,无后脱离者占30.36%,结果几乎一致。

    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显示视网膜血管扭曲视网膜皱褶、血管渗漏及黄斑水肿的程度与范围。早期血管造影正常。旁中心凹血管网的变形可证实中心凹移位。血管渗漏一般发生在较重的病例,通常不规则,不对称,与前膜的遮盖区一致。荧光血管造影还有助于鉴别真性裂孔,排除视网膜下新生血管与视网膜血管阻塞引起的黄斑缺血性病变。围绕但不跨过中心凹的前膜收缩可形成“假性裂孔”[1]。本组病例有 6眼假黄斑裂孔形成,根据视力好、裂隙灯下无视网膜内层缺损及荧光血管造影可与真性裂孔鉴别。

    本病预后较好,病情发展缓慢。本组病例追踪观察平均35.4个月,50眼视力稳定,占89.29%;仅6眼视力下降,占10.71%,这与多数机化膜遮挡中心凹,黄斑区视网膜皱褶有关。当前膜明显形成影响中央视力,可行玻璃体内切割或剥离前膜。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3742375.

2 文峰,窦晓燕,吴德正,等.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的眼底分析.眼科研究,1999,17(5):364366.

3 魏文斌.当代临床眼科进展.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95300.

4 Wiznia RA.Natural history of idiopathic preretinal macular fibrosis.Ann Ophthalmol,1982,14:876.

5 张惠蓉,王薇.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15(10):608610.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视网膜前膜,黄斑,病理学,视网膜疾病,荧光素血管造影术)的信息
  热门图文

PUNK女孩的圣诞MAKE S

拯救你扁平脸的立体3D

打造4款尾牙宴时尚妆容

08冬季流行的金色彩妆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