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王一
第三军医大学全军眼科中心 重庆 400038
目的 探讨医用化学组织粘合剂治疗角膜穿通伤的可行性。
方法 15只日本大耳白兔左眼为缝线组,右眼为医用胶组。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实验兔麻醉后,刮除角膜中央上皮,于角膜的中央区做一长约5mm的全层切口,右眼医用胶涂于伤口表面,左眼缝线缝合,记录手术操作时间。于术后7、14、45天大体观察兔眼表、前节和医用胶的降解情况;抽取房水行蛋白含量测定及房水细胞计数;并取出眼球测眼球抗球内压力,取角膜行内皮细胞染色观察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情况,组织学检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结果 术中医用胶组和缝线组角膜伤口均密闭,前者手术操作时间为99.2000±9.17606 秒(n=5) ,后者79.0000±4.63681秒(n=5), P<0.05,有显著性差异。术后早期,缝线组有2只眼,医用胶组有1只眼,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症状。术后7天缝线组与医用胶组兔眼角膜均出现新生血管,医用胶组较缝线组严重,术后45天缝线组大部分消退,医用胶组角膜均残留2-3支新生血管。术后14天可见到医用胶中间及周边部分脱落,术后45天医用胶完全脱落,角膜伤口均可看见线状白斑。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眼球抗球内压力均大于99mmHg,眼球抗球内压力随术后愈合时间逐渐增加,且缝线组和医用胶组无显著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查光镜示缝线组术后早期角膜伤口炎细胞浸润,角膜上皮植入;医用胶组术后早期炎细胞浸润不明显,无角膜上皮植入。术后45天缝线组和医用胶组巩膜伤口成纤维母细胞和炎细胞均明显减少,纤维细胞增多。缝线组与医用胶组术后各时间点房水蛋白含量测定、房水细胞计数和角膜内皮细胞染色均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 医用胶粘合角膜伤口简便、快捷,并避免了医源性缝线二次损伤,术后可迅速维持球内结构稳定,至伤口组织愈合,但医用胶组术后角膜残留新生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