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近视眼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特点及其与屈光度的关系。
方法:对5~40岁正常对照眼61例68眼,近视眼152例205眼,应用Stratus OCTTM 3000,RNFL3.4程序对视盘为中心直径3.4mm的RNFL进行检测。
结果:近视眼RFNL厚度7∶00和11∶00位最大,3∶00位最小,上象限(S)、下象限(I)平均值接近并﹥颞侧象限平均值(T)﹥鼻侧象限平均值(N)。正常眼组与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眼组对应RNFL厚度相关参数组间比较:7∶00和11∶00,Smax,Imax ,Smax/Imax ,MaxMin差异均无显著性,3∶00、4∶00和N差异均有显著性。控制年龄因素条件下,近视眼RNFL厚度部分参数(上方和鼻侧居多)与等效球镜度数有较弱的负线性相关直线趋势,而部分参数(下方和颞侧居多)与等效球镜度数无直线性相关趋势。
结论:近视眼视盘鼻侧RNFL厚度已变薄,中度和高度近视眼更明显,而颞侧和颞下RNFL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近视 青光眼
0引言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是应用近红外光扫描断层成像技术,它具有安全、精确、可重复性好等特点,该技术已用于多种眼病及其它眼部结构性改变的检查、诊断和随访。OCT检测报告参数众多而近视性屈光对测量值的影响还不清楚,致使假阳性率增高而降低了检测的特异性。为了研究近视眼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相关参数的特征,提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们以5~40岁国人61例68眼正常眼为对照,对152例205眼近视眼RNFL厚度的OCT检测值进行分析,探讨OCT检测的国人近视眼视盘周围RNFL厚度相关参数的特征,及其与屈光度的关系。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506/200601眼科门诊检查为正常眼和近视的5~40岁自愿受试者。正常眼纳入标准:(1)裸眼远视力、近视力均≥1.0,屈光度在0.50D至+2.00D之间,散光在±0.5D之间;(2)裂隙灯显微镜和直接检眼镜检查前房深度正常,屈光间质透明,眼底正常,C/D≤0.3,双眼C/D差<0.2;(3)眼压检查<21mmHg;(4)任一性别比例小于60%。近视眼的纳入标准:(1)裸眼远视力<1.0,近视力均和矫正远视力≥1.0,近视屈光度在0.75D以上;(2)裂隙灯显微镜和直接检眼镜检查前房深度正常,屈光间质透明,眼底正常,C/D<0.5,双眼C/D差<0.2;(3)眼压检查<21mmHg;(4)任一性别比例小于60%。排除标准:(1)配合不佳者;(2)被诊断为弱视、青光眼及其他眼病者;(2)有其他证据表明存在屈光间质、视网膜、黄斑、视盘及视神经纤维层任一部位异常改变者;(3)有眼部手术史者;(4)有颅脑外伤或病变、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全身病及病史者;(5)有青光眼家族史者;(6)当前或近2wk有光过敏表现者。用等效球镜度数(等效球镜度=球镜度+1/2柱镜度)的负数表示近视屈光度大小。按屈光度大小将近视分为低度(屈光度≤3.0D)、中度(3.0D<屈光度≤6.0D)、高度(屈光度≥6.0D)。符合本实验纳入、排除标准的5~40岁不同屈光度样本资料的构成为:5~40岁213例273只被分析眼中,正常眼(61例)、低度近视(60例)、中度近视(51例)各68眼,高度近视41例69眼,近视屈光度在0.75~12.63D。低、中、高度近视平均屈光度为:1.79±0.74D,4.56±0.94D,7.61±1.45D。
1.2方法 对询问病史符合条件者进行裸眼远、近视力,裂隙灯,眼底镜及眼压检查,青少年近视者散瞳验光,符合纳入标准者选定为受检者,继而进行眼部OCT检查。OCT检测采用CarlZeiss Meditec生产的Stratus OCTTM 3000成像仪。用RNFL3.4程序对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mm的神经纤维层的512个轴向扫描点进行环行断层扫描。扫描后记录图像清晰、稳定的3幅图像,储存于计算机内,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RNFL厚度测量。对检测数据采用RNFL厚度平均分析(RNFL Thickness Average Analysis)程序进行分析。本实验RNFL的OCT参数有以下24个:1∶00~12∶00点位厚度,S(Savg):上方象限厚度平均值,N(Navg):鼻侧象限厚度平均值,I(Iavg):下方象限厚度平均值,T(Tavg):颞侧象限厚度平均值,Avg(Avg.Thick):全周厚度平均值,Smax:上方厚度最大值,Imax:下方厚度最大值,Smax/Imax:上方厚度最大值与下方厚度最大值比值,Smax/Tavg:上方厚度最大值与颞侧厚度平均值比值,Imax/Tavg:下方厚度最大值与颞侧厚度平均值比值,Smax/Navg:上方厚度最大值与鼻侧厚度平均值比值,MaxMin: 全周厚度最大值与最小值差。检测分析结果选用并记录扫描图像最清晰,同时兼顾扫描位置正、扫描质量高(信号强度≥5,数据信息栏无扫描可信度低、缺损等评价)的检测分析报告值,并将获取的各RNFL厚度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环形扫描钟点位1∶00~12∶00的顺序为上、鼻、下、颞方向,记录顺序右眼结果为顺时针方向,左眼为逆时针方向。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样本分布的正态性检验采用OneSample 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上述5~40岁213例273眼分析眼的24个RNFL相关参数的分布类型进行正态性检验,除3∶00(Z=1.5111,P<0.05),Smax/Navg(Z=1.531,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24个参数中的22个参数的Z=0.613~1.351,P>0.05,故而可认为其它22个参数组(91.7%)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样本组间比较采用方差齐性检验、方差分析和多组间比较等方法,近视屈光度与RNFL参数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
2结果
2.1近视屈光度组RNFL结果比较 各近视眼组其RNFL厚度测量值均具有:颞上11∶00和颞下7∶00均数最大,鼻侧3∶00位均数最小, 上、下象限平均值均数接近并大于颞侧平均值均数,鼻侧象限平均值均数最小等特点(表1)。对3个不同屈光度组与正常眼组RNFL对应OCT参数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性的参数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ANOVA显示组间存在差异的参数进一步采用Dunnett法进行3个不同近视屈光度组与正常眼组RNFL对应OCT参数的均数差别的多重比较;方差不齐性的参数组采用BrownForsythe法近似方差分析,对组间存在差异的参数进一步采用GamesHowell法进行不同近视屈光度组与正常眼组RNFL对应OCT参数的均数差别的比较。方差齐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7∶00,11∶00,Smax,Imax ,Smax/Imax ,MaxMin均P>0.05,显示各组间这些参数组差异无显著性(表2)。其余参数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差异有显著性的参数组进一步行不同近视屈光度组与正常眼组RNFL对应OCT参数的均数差别的比较,结果显示,正常眼与不同程度的近视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的参数主要在鼻侧。正常眼与不同程度近视的3∶00,4∶00和N均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眼与中度、高度和重度近视还在2点、Smax/Navg有显著性差异(表3)。说明,近视眼与正常眼相比2∶00、3∶00、4∶00、N、Smax/Navg是容易出现差异的参数。
2.2近视屈光度与RNFL厚度偏相关分析 我们发现近视眼RNFL部分参数与等效球镜度数有较弱的负线性相关关系,这些参数集中在上方和鼻侧。近视眼RNFL部分参数与等效球镜度数直线性相关趋势不明显,这些参数主要集中在下方和颞侧。虽然部分参数与等效球镜的偏相关系数的P<0.05,但其绝对值小于0.200。3∶00,7∶00,11∶00,Smax,Imax, Smax/Imax,MaxMin,不仅其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0.200,且其P>0.05,说明这些参数与近视屈光度无线性相关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与其它象限不同,颞侧象限各钟点(8∶00,9∶00,10∶00)及颞侧象限平均值(T)与等效球镜的偏相关系数均为正值,在0.200左右,P<0.05。说明这些参数随近视屈光度增加变化不明显。 表1 5~40岁不同屈光度RNFL厚度(略)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