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
2.1治疗后视力的变化 采用囊外和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并植入合适度数的人工晶状体48例(65眼),术后平均随访12mo,观察视力改善情况,术前视力、术后6mo视力,术前裸眼视力≤0.1者58眼,0.1~0.5者7眼,无≥0.5者,术后裸眼视力≤0.1者13眼,0.1~0.5者20眼,≥0.5者32眼,可见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了明显提高(表1)。
2.2手术方式对术后视力的影响 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0眼,术后6mo矫正视力≤0.1者10眼(33%),0.1~0.5者11眼(37%),≥0.5者9眼(30%);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5眼,术后6mo矫正视力≤0.1者2眼(6%),0.1~0.5者9眼(26%),≥0.5者24眼(68%)。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后矫正视力进行比较,Levene方差齐性检验F=0.498,P=0.483,可认为两总体方差相等。取︱t︱=2.867,P=0.006,可认为使用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后者术后矫正视力要比前者好。
2.3眼轴长度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本研究中眼轴≤30mm者48眼,术后6mo矫正视力≤0.1者7眼(15%),0.1~0.5者13眼(27%),≥0.5者28眼(58%);眼轴>30mm者17眼,术后6mo矫正视力≤0.1者5眼(29%),0.1~0.5者7眼(41%),≥0.5者5眼(29%)。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眼轴≤30mm和眼轴>30mm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进行比较,Levene方差齐性检验F=1.132,P=0.291,可认为两总体方差相等。取t=2.578,P=0.012,可认为眼轴≤30mm与>30mm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差异有显著性,说明眼轴≤30mm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要比眼轴>30mm的患者好。
2.4术后散光状态与术前的比较 本组患者术前散光平均为0.97±0.79D,术后1mo散光平均为1.14±0.63D。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散光状态进行比较,取t=1.071,P=0.653,差异无显著意义。
2.5术后屈光状态 术眼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为9.00~+14.5(平均+7.6)D。术后为+2.00~3.25D,其中2例为过矫现象,分别为+1.00,+2.00D,两者眼轴均>30mm,并可见后巩膜葡萄肿。
2.6并发症 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1眼出现后囊膜破裂,但因裂口较小,无玻璃体脱出,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所有患者术后第1d,行常规检查未见感染、浅前房、瞳孔区渗出、人工晶状体移位等体征,21眼术后出现轻度角膜内皮水肿,局部点高渗盐水或地塞米松2.5mg球旁注射后3次逐渐消失,5眼出现暂时性眼压升高,静滴200g/L甘露醇1~2d后眼压恢复正常。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4眼于术后6mo出现后囊膜轻度混浊,均对视力无明显影响,未进行YAG激光治疗,2眼于术后6mo出现局限性视网膜脱离;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摘除术者1眼在术后8mo出现黄斑囊样水肿,未见视网膜脱离。
表1 48例65眼白内障高度近视眼术后视力变化(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