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应用低视力对数视力表评价严重弱视患儿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是初诊时矫正视力低于或等于0.1的12例患儿,年龄3~5岁,其中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11例,斜视性弱视1例。采用的视力表,是刘晓玲等设计的低视力对数视力表,进行的矫正远视力评价。治疗采用以遮盖和矫正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 12例患儿治疗前矫正视力为0.04~0.08,视功能训练后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的有10例,其中有3例3眼超过0.1的视力,医师、患儿及家长得到较大的鼓舞,积极参加进一步训练。结论 虽然严重弱视的儿童的视力预后比较差,但是使用低视力对数视力表评价以后,使得低于0.1的视力也能够精细测量,短时间的治疗已经证明多数儿童视力有2行的提高,其结果,得到家长理解和儿童的合作。
关健词 低视力对数视力表 严重弱视 评价
我国儿童弱视的发病率为2%~4%,对弱视进行综合治疗和评价是临床工作的一部分。临床上轻、中度弱视的治疗比较有效,重度弱视则预后较差。重度弱视主要由严重的屈光参差、偏心注视和形觉剥夺等因素引起。除了上述因素之外,采用普通的视力表检查重度弱视,比较难以准确地测量患儿的视力水平,也不能给予合理的疗效评价,当然不能有效激励家长和患儿的积极性。重度弱视的视力在弱视训练和治疗过程中,视功能的评价非常必要。低视力对数视力表按照对数增率设计,符合视觉刺激与反应的规律,而且检查范围在5m就能达到低视力的下限,在2.5m,能够检出0.025水平的视力。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低视力对数视力表评价严重弱视患儿治疗前后视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初诊时矫正视力低于或等于0.1的12例患儿,年龄3~5岁,其中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11例,斜视性弱视1例。所有患儿均接受了阿托品睫状肌麻痹验光和眼检查,排除先天性缺损和视网膜、视神经的病变。
1.2 治疗方法 根据弱视的类型,注意性质和屈光状态制定治疗方案:(1)首先选用眼科氦氖激光,每天1次,每眼3min。(2)再根据视力提高的不同程度及注视性质选用综合治疗。如:海丁格光刷、红闪、光栅、后像等,每天1次,每眼l5min,交替进行。(3)辅以精细家庭弱视训练。如:穿珠子、描图、插板块等。双眼交替遮盖,每天1次,每眼15min。由于弱视患眼视力低下,视觉训练的场所和作业都有一定的限定。为了有效地评价训练并非前、后的视功能状况,采用低视力对数视力表矫正视力的评价。
1.3 视力检查方法 在检影验光的基础上,完全矫正两眼的屈光不正。检查时首先在2.5m开始,遮盖优势眼,让患儿从最大视标行开始,读最大的第一个视标,上面7例对应的视力分别为0.025、0.03、0.04、0.05、0.06、0.08和0.1。检查时,为了减少疲劳和时间,只鼓励患儿读出每行的第一个字母。记录以可以读出的最小视标所代表的视力为准。视力检查分别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每次检查均给儿童验光,必要时更换镜片,以确保屈光矫正的有效性。
2 结果
治疗前,11例患儿矫正视力为0.04~0.1。视功能训练1个月后,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的有4 例;训练3个月后,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的有10例,其中只有3例视力提高>4行,但是只有3眼的视力>0.1。训练过程中,虽然视力没有超过0.1,但是,可读的视标个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多,使医生和患儿及家长均感觉到了实在视力的点滴康复,得到了较大的鼓舞,使训练得以继续。
3 讨论
严重弱视的儿童的视力预后比较差,主要是因为严重的单眼抑制造成的,治疗过程中患儿和家长的主动性、依从性以及医生的信心都非常重要。对于视力低下的患者,仅仅用指数或粗略的估计治疗前、后低于0.1的视力,那么治疗后视力评价也往往不确定,很难看出视力的变化,容易挫伤家长和儿童的信心。低于0.1的视力用标准对数视力表也可以检查,但是需要改变距离,使用低视力对数视力表就能够精细测量。如果在2.5m距离检查,0.1以下的视标就有8行视标(0.1、0.08、0.06、0.05、0.04、0.03、0.025)。低视力检查的主要内容就是准确地测量被检眼的残存视力。可以看出:本组的所有病例,虽然视力低下,经过治疗,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多数还没有超过0.1。但是短时间的治疗已经证明儿童视力有2行、甚至2行以上的提高。说明训练还是有效的,值得继续进行。检查中,缩短检查时间,容易取得儿童的合作,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拥挤效应的影响,仅仅要求儿童读出每行的第一个视标,检查过程患儿配合良好。低视力视力测量的结果,不仅得到了患儿的合作,同时得到了家长的理解,为我们从事弱视训练的医生提供了重要的疗效信息。所以,对于严重弱视的患儿,治疗过程中,应用低视力检查的方法,精细地测量其视力,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