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
2.1 术后眼压情况 术后通过拆除可调整缝线和按摩眼球等方法,不需应用降低眼压可控制在6~21mmHg者,术后1周298眼,占91.40%,术后2周296眼,占90.80%。术后3个月284眼,占87.10%。术后1年280眼,占85.90%。术后2年260眼,占79.80%。术后3年242眼,占74.20%。
2.2 术后前房情况 按照Spaeth分型,浅前房分为Ⅰ、Ⅱ、Ⅲ度,Ⅰ度为轻度浅前房,Ⅱ度为裂隙状浅前房,Ⅲ度为无前房,此组病例术后第1天形成前房者318眼,6眼发生Ⅰ度浅前房,2眼发生Ⅱ度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均在7d内恢复到正常前房深度,未出现Ⅲ度浅前房。
2.3 滤过泡情况 按Kronfeld法分型,Ⅰ型滤过泡为微小囊状型,Ⅱ型为弥散扁平型,Ⅲ型为缺如型,Ⅳ型为包囊型,其中Ⅰ、Ⅱ型为功能性滤过泡,Ⅲ、Ⅳ型为非功能性滤过泡 本组病例326眼,随诊2年时Ⅰ型滤过泡96眼占29.40%,Ⅱ型220眼占67.50%,Ⅲ型8眼占2.50%。Ⅳ型者2眼占0.60%。随诊3年时间,Ⅰ型滤过泡96眼占29.4%,Ⅱ型192眼占8.90%,Ⅲ型16眼占4.90%,Ⅳ型2眼占0.60%。
3 讨论
小梁切除术是当前治疗青光眼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其降眼压的机制是使房水从板层巩膜瓣下外引流至结膜下间隙以吸收。因此,行小梁切除术有良好的滤过功能 [1] 。此技术虽有不少改良,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术后2年失败率仍高达15% ~30% [2] 。尤其是难治性青光眼,如:先天性青光 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以及以往手术失败的青光眼,成功率更低 [3] 。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区域球结膜和巩膜成纤维细胞过度增长,纤维化,瘢痕形成致滤过道阻塞。术后球结膜下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是滤过性手术成功的关键,理想滤过泡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结膜下组织及巩膜瓣组织的不全愈合。丝裂霉素是由头孢链霉素菌层分离的一种碱性抗肿瘤抗生素,作用机制是与DNA分子的双螺旋交联,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抑制有丝分裂和蛋白质合成,对增生各期中草药细胞均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同时也作用于静止期细胞,故丝裂霉素C对成纤维细胞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在手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能减少瘢痕形成,大大地提高了术后球结膜下有功能滤泡的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笔者术中应用的是可调整缝线,可控制房水的流出量,大大地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术后根据滤过泡的情况和眼压高低灵活掌握拆除可调整缝线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总上所述,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的联合应用,相对严密的巩膜瓣缝合可有效地对抗丝裂霉素C引起的术后早期一系列因滤过过强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待结膜伤口愈合后拆除可调整缝线,既可增加滤过功能,又可减少薄壁滤过泡和滤过泡瘘的发生,能更有效地控制术后房水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因此,笔者认为这种手术方法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李娟,张秋雁,等.小梁切除联合局部睫状体剥离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观察.眼外伤职业病杂志,1999,21:177-178.
2 杨巧珍,陈卫东,郝红燕.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眼科新进展,2000,20:121-123.
3 张叶青,蒋幼芹,李惠民,等.可拆缝线的小梁切除术.眼科新进展,2001,11:91-93.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