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波前像差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功能的因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设计出旨在降低人工晶状体眼球面像差从而提高视功能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现就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与球面人工晶状体眼相比,在视功能、波前像差等方面有何差异,非球面晶状体的优越性,以及影响优越性表现的因素综述如下。
【关键词】 非球面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视功能 波前像差
0引言 白内障患者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球面IOL)后,部分患者存在客观视力好,却主诉视物模糊,尤其夜间视力差、眩光、光晕、重影等问题,根据波前像差技术,人们设计出在光学上与人眼自然晶状体更接近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非球面IOL),用以提高术后视功能。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将非球面IOL及球面IOL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列举了一些典型例子,然后从多个方面总结非球面IOL与球面IOL的区别,以及影响比较结果的因素。
1非球面IOL与球面IOL的技术沿革及设计原理比较
1.1技术沿革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开展、粘稠剂的应用,以及IOL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的不断改善,球面IOL植入术得到推广开展。近年来,波前像差技术在眼科得到应用,人们认识到波前像差尤其是球差是影响球面IOL眼视功能的主要因素[1,2]。角膜具有正球差,平均球差为+0.27μm[3],年轻人的晶状体为负球差,与角膜正球差相抵消,从而达到高质量清晰的图像。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趋向正球差发展,球面IOL具有正球差,植入IOL后增加了人眼的正球差,影响了患者的视功能[4]。为了减小球差,理想的IOL是非球面的,曲率半径应该随着距中轴线距离的增加而增加,非球面IOL正是基于这一理论而产生的。
1.2非球面IOL与球面IOL设计原理 非球面IOL与球面IOL设计上的差异只是IOL光学部表面形状不同,球面IOL光学部表面为球面设计,非球面IOL光学周边部表面经过改良,延长。从非球面IOL的非球面性设计原理来分类,可以分为:(1)根据添加的球差数值来分,非球面IOL的设计存在3种设计理念:使全眼的球差无限接近于零,球差无限接近于零时,IOL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得到提高,在临床上有导致调节范围变窄的可能,如Tecnis Z9000(球差为 0.27μm),Acri.smart36A(球差为 0.26μm);使全眼略保留一点正性球差,理论上既能达到较好的视觉质量又避免了调节范围变窄,如AcrySof IQ (SN60WF)(球差为 0.20μm), Canon Staar KS3Ai(球差为 0.18μm);不增加原有的球差,这种非球面IOL本身为零球差,不弥补角膜正球差,理论上保持了良好的焦深,同时能降低IOL偏位、倾斜带来的风险,如Sofport AO,Akreos AO,ThinOptX Ultrachoice 1.0。 (2)根据光学部表面非球面设计来分:前表面采用非球面设计,即由中心向周边逐渐变得平坦,如Tecnis Z系列IOL和Tcnis ZM 900衍射型多焦点IOL;后表面非球面设计,IOL后表面中央变薄,并减少其周边陡峭度,从而矫正球差,如AcrySof IQ (SN60WF);前后表面非球面设计,采用了双凸非球面设计,整个IOL周边和中心的屈光度是一致的,本身无球差,如Sofport AO和Akreos AO。(3)根据角膜Q值调整的非球面IOL:Q值描述的是角膜沿子午线截面的非球面性及形态如何,是角膜前表面的形态参数。国外正常人群的平均Q值为 0.26~ 0.27。Acri.Smart36A IOL就是根据角膜平均Q值 0.26设计的双曲面非球面IOL,其本身为负球差,当瞳孔直径6mm时附加了 0.26μm的球差。
2国内外学者对非球面IOL及球面IOL的比较研究 我们查阅了非球面IOL及球面IOL对比研究的相关经典文献,结合国内外学者近阶段的研究成果,选取几例较为典型的作对比研究,列举如下。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