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俞光岩 自从走上从医这条路,我就立志当个好医生。回忆起来,往事一幕幕犹在眼前:术前一席话,打消了口腔癌患者自尽的念头;亲手抠大便,为便秘患者带去福音;为了训练全舌再造患者的吞咽功能,多次给患者喂饲米糊;为了缓解患者的经济拮据状态,多次拿出粮票和钱倾囊相助。所有这一切,没有丝毫值得炫耀之处,都是一名医生的应尽之责。
每当病人痊愈出院时,我看到绽放在他们脸上的笑容,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感激,感受到的精神快慰绝非物质所能替代,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正是出于对医生职业的无限热爱,当我的朋友因孩子高考择业而征求我的意见时,我一般都会竭力推荐:“学医啊!”在我看来,一个人除非到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地步,否则就必须考虑如何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上最好的职业应该就是教师和医生。教师为学生解疑释惑,教书育人。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雪中送炭。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兼具教师和医生双重身份,最能体现人生价值。
长期从事口腔颌面外科,我一直都是从一名医生的角度来理解医疗工作的。直到1983年,我才有机会从患者家属的角度来进行自我审视。当时正值深夜,我的妻子正在接受剖宫产手术。作为家属,我独自一人在手术室门外等待,焦急之情简直难以按捺,每一分钟都显得那么漫长。直至听到婴儿坠地的哇哇哭声和护士的及时报喜,我那压在心上的石头才算是落了地。从那以后,我给患者做任何手术,都不忘适时向患者家属报告手术进展,或者将手术标本送给家属看看。
最近,我因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住进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这是一种少见病、疑难病,其特点是症状与体征明显不符,剧烈的腹痛却无明显的压痛、反跳痛等急腹症体征,误诊率及死亡率很高。虽然我很快恢复了健康,但为期3周的住院经历,使我对疾病、对医生职业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患者的经历,使我近距离触摸到了白衣天使的圣洁。病魔的凶残在于它不仅给人难以抑制的痛苦,还可能在短时间内吞噬宝贵的生命,置人于死地。作为生命的守护神,白衣天使与病魔顽强斗争,即使面对死神也从不却步。其可敬和可爱之处,让当过重病人的我,多了一份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喜爱。
作为患者的经历,使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医疗工作的高风险性。因为疾病的少见性、复杂性、不典型性以及凶险性,医生要想及时作出确切诊断和恰当治疗绝非易事。这一方面要求医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湛的医疗技术以及必要的仪器设备,另一方面也考验着患者及其家属的耐心和对医生的信任度。患者真该多多理解医疗工作的特殊性,毕竟医生不是神仙。即便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也不是什么病都能起死回生。
作为患者的经历,使我亲身体验到了外科术后恢复中的诸多痛苦。对医生来说,术中插尿管、术后下胃管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医嘱。然而,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的不适、带着胃管时咽部的异物感、胃肠手术后因禁食而致的剧烈口干,都不是我这个从事涎腺疾病研究的专家所能想象的。至于胃肠功能恢复前的剧烈腹胀,更是难以忍受。由此我联想到,以前作为医生,是不是对患者的术后情况关注得不够呢?治疗中,我是不是应该多想些办法,尽量缓解病人的种种不适呢?对于一些可以预计的痛苦,我有没有给予患者足够的指导和安慰呢?
医生、家属、患者,三种不同的角色,却拥有同一个目标,那就是战胜疾病,捍卫健康。医生是人类的健康卫士,履行着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家属和患者的理解、配合及支持,则是我们达到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