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东海,冯本国 ,韩慧琳 作者单位:1 250022 山东济南,济南卫生学校寄生虫学教研室(△解剖生理学教研室) 2 山东济南,山东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济南解剖学教研室
【摘要】 目的 探讨侵入我国人眼的线虫种类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防治眼部线虫病提供资料。方法 依据建国以来,我国医学寄生虫学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等资料,按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从重要种类、流行情况、重要宿主、寄生眼的阶段、侵入眼的途径、病原形态、对眼的损害、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简要介绍能侵入我国人眼的线虫及其诊治方法。结果 本文综述了寄生于我国人眼的线虫11种,除极少数种类在国内尚未自然感染以外,其余国内均有自然流行;侵入人眼的阶段多为寄生虫幼虫,少数为成虫。结论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可寄生于人体的寄生虫的种类较多。随着医学的发展,侵入眼内的寄生虫将会不断地被发现。由于诸多条件限制,本综述可能未能包括新近发现的种类。本文意在抛砖引玉,以引起社会同仁的关注,以促进眼部疾病的防治。
【关键词】 眼部线虫病;线虫;诊治
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种类繁多,多数营自生生活,少数寄生于人和动物,引起相应的线虫病,其中少数种类可侵袭人和动物的眼内,引起眼部线虫病。
在我国能侵入人眼的线虫有几十种,其中专性寄生眼的种类并不多,故绝大多数属于异位寄生的线虫。由于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认识不足,以至于影响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伤害。笔者依据相关的文献资料,将能侵袭于我国人眼的线虫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归纳如下,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1 蛔类线虫
Yamaguti(1961)将蛔类线虫(不包括尖尾类线虫)分为4科、11个亚科、60余属、共500多种[1]。该类成虫多寄生于人和哺乳类动物的肠道,其中某些种类的幼虫偶可寄生于人眼内,引起眼蛔蚴病。较为重要的为以下几种。
1.1 人蛔蚴 为人蛔虫(似蚓蛔线虫)的幼虫。
1.1.1 流行情况 成虫寄生于人小肠,可引起人蛔虫病。该虫在我国分布广泛,多数地区感染率较高,是最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之一。据1988~1992年我国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资料显示,该虫的总感染率为47%,估计当时有感染者为5.3亿人,约占世界感染总人数的41%[2]。
1.1.2 重要宿主 终宿主:人。
1.1.3 寄生于眼的阶段 为蛔虫的第三、四期幼虫。
1.1.4 侵入眼的途径 (1)随血液循环至眼部穿破视网膜动脉进入视网膜;(2)也可经鼻咽部、鼻腔、鼻泪管进入泪囊。
1.1.5 病原形态 对该期幼虫形态描述资料少见,我国学者唐占禹(1958)曾报道,由眼内取出的蛔蚴为线状、乳白色,体长为2 mm左右;但亦有虫体较大者,吴良华(1986)曾从1例6个月大的婴儿泪道中取出一长6.5 cm,直径为1.2 mm的蛔蚴。
1.1.6 对眼的损害 蛔蚴侵入眼内引起眼蛔虫病。虫体侵入泪道、泪囊,可引起发痒、流泪、移动感(爬行感)及炎症;侵入结膜下引起结膜炎;侵入视网膜、脉络膜引起相应的炎症反应等。当侵入眼底时,引起视力减退。
1.1.7 诊断 (1)临床诊断:可根据感染者的年龄、职业、眼部的临床症状,通过询问病史等进行初步诊断,如果患者除有局部炎症外,尚有移动感时更具诊断价值。(2)病原学诊断:当寄生于泪管时,可通过查见外露的虫体确诊。
1.1.8 防治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是预防本病的关键;(2)虫体侵入泪道,有时在泪小点处露出虫体,用镊子取出后症状消失;(3)对症治疗。
1.2 犬蛔蚴 为犬弓首蛔虫(犬蛔虫)的幼虫。成虫寄生于哺乳类、食肉类动物小肠。蛔蚴可侵入人眼或其他组织器官内,引起眼或其他部位的犬弓首线虫病。
1.2.1 流行情况 本虫呈世界性分布,凡有犬的地方均有其感染的报道。我国分布也很广,自20世纪20年代起,各地陆续有犬感染的报道,但人感染的报道却相对较少。
1.2.2 重要宿主 终宿主:犬、猫、狼、狐等动物。人非本虫的正常宿主。
1.2.3 寄生于眼的阶段 幼虫分四期,寄生于人眼及组织内的幼虫多在第二、三期。
1.2.4 侵入眼的途径 可随血液循环穿破视网膜动脉进入视网膜,也可经鼻咽部、鼻腔、鼻泪管进入泪囊。
1.2.5 病原形态 第二、三幼虫为线状,乳白色,大小在370~934 μm。
1.2.6 对眼的损害 侵入眼部的幼虫可引起眼前房、睫状体、角膜、视网膜、视神经、脉络膜等炎症和玻璃体脓肿;虫体的刺激常可引起视乳头、黄斑部等处形成肉芽肿;因该病常伴有慢性眼内炎、视网膜脱离及肉芽肿病灶,故临床上常将此病误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而行眼球摘除术,给患者留下终生伤害。
1.2.7 诊断方法 (1)临床诊断:询问患者养犬史、个人饮食卫生习惯、近期有无发热、有无呼吸系统症状,再察看患者瞳孔周围有无“白瞳孔”现象(这是该虫形成的肉芽肿病灶),均可据此进行推测性诊断。(2)实验诊断:在泪管寄生时,可用放大镜直接观察虫体诊断;而在其他部位寄生时采用裂隙灯、检眼镜检查或免疫学试验等进行综合诊断。
1.2.8 防治原则 (1)加强对传染源如犬、猫等动物的治疗,控制传染源,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2)治疗较困难,若使用药物杀死虫体后,可引起眼的组织反应,预后视力差;采用手术法也多不能挽回视力。
2 结膜吸吮线虫(眼线虫)
该虫在动物学分类中该虫隶属旋尾目、吸吮科、吸吮属,为一类专性寄生于眼的寄生虫。该类虫种较多,据前苏联学者斯克鲁亚宾(1949)描述的已有33种,我国已发现13种(徐乃山南1975)[3]。它们大多数寄生于哺乳类、鸟类等动物的泪管、瞬膜或结膜囊内,寄生于人眼的有结膜吸吮线虫和加利福尼亚吸吮线虫2种。在我国人体感染病例报道中,皆为结膜吸吮线虫。该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的眼内,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
2.1 流行情况 结膜吸吮线虫主要分布于亚洲各国,故有“东方眼线虫”之称。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有人体感染的报道。该虫的主要传染源为家犬,其次为家猫等动物,如王增贤等于1982~1991年检查安徽淮北地区的家犬305只,感染率为76.7%,其中五河、泗县有的村庄家犬全部感染[3]。目前我国人群的感染情况,缺乏详实的相关资料,从散在报道看,感染者多为少年儿童,农村高于城市。
2.2 重要宿主 终宿主:人和犬、猫等动物。中间宿主:冈田绕眼果蝇。
2.3 寄生于眼的阶段 感染性幼虫、幼虫、成虫。
2.4 侵入眼的途径 当含有感染期幼虫的果蝇吸食人或动物的眼分泌物时,幼虫侵入眼中而感染。
2.5 病原形态 (1)成虫:虫体线状、乳白色、雌雄异体,大小在4.5~23 mm×0.25~0.85 mm。(2)幼虫:为卵胎生,由成虫直接产于宿主眼内。幼虫细丝状,乳白色,大小在350~414 μm×13~19 μm。
2.6 对眼的损害 成虫多寄生于眼上穹隆部外眦处,也可寄生于眼前房、泪小管、泪腺、眼结膜囊等处,引起眼痒、流泪、眼痛、畏光、分泌物增多等,重者还出现结膜充血、红肿、炎症,甚至形成局部小溃疡面等;若寄生于眼前房时,患者自觉眼前丝状阴影和虫体移动感,并伴有房水浑浊、眼压升高、睫状体充血、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组织损伤、肉芽肿形成、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角膜浑浊、眼睑外翻等。
2.7 诊断方法 (1)根据季节、眼部异物感、临床表现等诊断,如眼部异物感症状达数天以上者更有价值。(2)查找病原体:用肉眼或放大镜,在眼部直接查出成虫确诊;也可用消毒的棉拭子取眼分泌物,置镜下检查出幼虫确诊。(3)药物驱虫法:将2%的可卡因或1%的丁卡因眼药水滴于眼内数滴,2~5 min后虫体受刺激爬出或随眼泪流出,根据虫体形态确诊。
2.8 防治原则 (1)加强对传染源如犬、猫等动物的治疗,控制传染源,避免传播;人们(特别是儿童)要保持眼部的清洁,防止蝇叮吸眼分泌物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2)治疗:可用直接取虫法、药物驱虫法等(同诊断),只要将虫体取净,症状自然消失。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