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研究进展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青光眼手术的疗效分析

http://www.cnophol.com 2009-7-30 10:44:40 中华眼科在线

  2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mo~2a。术后1~5d,每天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及滤过泡情况,术后1wk,1mo及以上定期随访。

  2.1术后视力和眼压情况 
 
  术后1d视力均有明显提高,3~5d基本稳定,1wk视力或矫正视力≥0.3者120 眼(93.8%),1mo≥0.5者98眼(76.6%),3mo或以上≥0.5者113眼(88.3%)(表1)。 术后眼压情况:112眼<20mmHg(87.5%),平均(14.55±2.76)mmHg,14眼(10.9%)加滴1种降眼压药,2眼(1.6%)加用两种降压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手术前后眼压变化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1  患眼术前、术后视力对比表眼(略)

  2.2 滤过泡

  根据目前临床常用的滤过泡分型:Ⅰ型为微小囊泡型;Ⅱ型为弥漫扁平型;Ⅲ型为缺如型;Ⅳ型为包裹型。其中Ⅰ、Ⅱ型为功能性滤过泡。本组功能性滤过泡107眼(83.6 %);Ⅲ型滤过泡11眼( 8.6 %);IV型滤过泡 10眼(7.8%)。

  2.3 术后并发症

  (1)术后早期浅前房5眼,经加压包扎3d内恢复正常。(2)角膜水肿23眼均为轻中度水肿,于术后3d~1wk内恢复。前房纤维渗出9眼对症处理后自行吸收。(3)早期一过性眼压升高15眼,经予以早期按摩及局部点药后,眼压控制。(4)后弹力层Ⅰ度脱离5眼,无症状,未行处理。(5)早期前房出血4眼及时处理后3d内恢复正常。术后6mo视网膜脱离1眼,系高度近视眼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恢复。本组未发现脉络膜脱离、持续性浅前房、囊样黄斑水肿、角膜失代偿、后囊膜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3讨论

  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先行单纯滤过手术,解决高眼压问题 。由于手术的创伤和眼内环境的改变,反而加快了白内障的进展[1]。 二次白内障手术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手术的难度及并发症也随之增加[2]。随着晶状体的年龄相关性改变对促进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的认识逐步深入,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处理,现在主张采取积极的措施。特别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日益完善,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使超声乳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适应证变宽。即使初发期白内障患者,晶状体轻度混浊,只要对青光眼的发生发展有影响,就可以应用超声乳化三联手术。这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提供了1次手术解决两个问题的机会,既控制了眼压又恢复了原有视力。避免了分次手术造成的多次眼内损伤。超声乳化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取得的良好效果,已经得到了眼科医师和患者的认可。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以往采用传统的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手术切口较大、创伤较重;术中前房零压力持续时间长,前节压力起伏较大;术后并发症多,滤过泡出现纤维化较多,远期滤过泡失败率高(文献报告可达59%~78%),不利于维持术后眼压的稳定和恢复;术后角膜散光度大;视力恢复较慢[3]。使用超声乳化三联手术治疗,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前房稳定性保持好,减少了术后炎性反应和纤维疤痕化发生的机会。房水从滤过泡外渗增多,有利于滤过泡的形成。由于使用相对较薄的人工晶状体代替了膨胀混浊的晶状体,术后前房加深,解除了瞳孔阻滞,促进了周边房角开放,因
此眼压控制理想。患者术后散光轻、并发症发生率低、视力恢复好[4-7]。
   
  本组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上方巩膜切口行小梁切除术。避免了单一切口手术时因超乳头的反复操作或超乳头过热(尤其在硬核时),所造成的巩膜瓣损伤,因而有更好的切口稳定性。并且减少了因巩膜瓣过度损伤造成的术后巩膜瓣瘢痕增殖或滤过口粘连,而导致的滤过手术失败。由于术中的操作对前房角有舒展和张开的作用,有利于术后眼压的下降[8]。特别是对于有小梁切除手术史的患者,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其内口远离虹膜根部,术中不易发生前房角及结膜和虹膜损害,同时可以避开原滤过区域,保留了原滤过通道通畅[9]。有利于维持术后重建的房水平衡和眼压的稳定。我们术中使用隧道刀在板层巩膜隧道,剪开隧道两侧的形成板层巩膜瓣,取代了传统的使用手术刀剥板层巩膜的方法,不仅巩膜瓣表面更光滑而且简化了手术操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疗效。术中麻醉,采用表麻联合局部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较之单纯的表麻下手术减少了行小梁切除手术时患者的不适,同时也避免了因行球后麻醉或球周麻醉引起的视神经及血管损伤。本组结果显示全部患者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mo及以上随访结果,视力≥0.5者 113眼(88.3%)。视力低于0.1者4眼,其主要原因是青光眼所致的视神经萎缩和与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112例患者术后眼压控制良好,其他患者在应用1~2种抗青光眼眼药后,眼压亦得到控制。无再次手术或加服口服降压药病例。超声乳化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是安全、有效、合理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Verges C, Cazal J, Lavin C. Surgical strategies in patients with cataract and glaucoma. Curr Opin Ophthalmol 2005;16(1):4452

  2 Shingleton BJ, Alfano C,ODonoghue MW, et al. Efficacy of 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 in pseudophakic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conjuntival scarring.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4;30(12):25042509

  3 Wedrioh A, Menapace R, RadaxU, 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combined trabeculectomy and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5;21(1):4954

  4 Lyle WA, Jin JC. Comparison of a 3 and 6mm incision in 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trabeculectomy. Am J Ophthamol 1991;111(2):189196

  5 Kosmin AS, Wiohart PR, Ridges PJ. Longterm intraocular pressure control after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trabeculectomy: phacoemulsification versus extracapsular technique.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8;24(3):249255

  6姬亚洲,裴森,毋艳君,等.白内障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国际眼科杂志 2006;6(4):888889

  7孙佑波,孙中胜,王兴岭.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国际眼科杂志 2007;7(5):14811482

  8 Jahn CE. Reduced intraocular pressure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7;23(7):7880

  9刘茂雄,杜春光,杨春燕,等.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5;23(10):11081109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透明角膜切口)的信息
      热门图文

    林志玲教你拯救"绝望黑

    养出“媚眼”的七种对

    彩虹萤光眼妆缔造闪亮

    明眸光彩由SPA"眼"义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保健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浙江眼科网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