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小鼠模型。
方法:NO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4,12wk组,n=8) 和糖尿病组 (4,12wk组,n=12),每组取4wk和12wk处死小鼠,光镜和电镜观察视网膜结构的改变。
结果:糖尿病组4wk时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可见内皮细胞、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改变。12wk时基底膜明显增厚,内皮细胞、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凋亡增加。
结论:在糖尿病早期发生了视网膜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病变和微血管病变。
【关键词】 NOD小鼠 Ⅰ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0引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预防及治疗仍不完善,尤其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尚不完善。因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病变研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1,2]。非肥胖性糖尿病(nonobese diabetes, NOD)小鼠是指一种遗传性Ⅰ型糖尿病的啮齿类动物模型,该病的发病机制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3]。本动物模型与人类Ⅰ型糖尿病相似[4]。目前NOD小鼠视网膜病变的专门性研究尚未见报告。我们利用NOD糖尿病鼠观察视网膜的早期病变情况。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NOD/Lt小鼠30只,鼠龄4wk,体质量16g, 购自美国Jackson实验室。在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pathogen free,SPF)环境下繁殖饲养(恒温22℃,湿度55%),自由饮净化水和全价营养颗粒喂养。每周用电子天平测小鼠体质量和进食量1次。OneTouchⅡ快速血糖仪、血糖试纸(美国强生公司),尿糖试纸(苏州制药厂),ES600S电子天平(长沙湘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透射电子显微镜(日立H600)。饲养NOD小鼠的营养配方饲料,常规高压灭菌。
1.2方法 鼠龄10wk开始每周检测尿糖2次,发现尿糖强阳性后用血糖仪测血糖,连续2次血糖≥16.7 mmol/L诊断为糖尿病。已发生糖尿病的NOD雌鼠作为试验组(n=12),随机分为糖尿病第4wk及12wk 2组,每组6只。未发病的同龄NOD雌鼠作为对照组(n=8),根据时间4,12wk分2组。取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小鼠,于糖尿病第4wk和12wk摘除眼球法处死小鼠,40g/L多聚甲醛液固定眼球,石蜡包埋。切 6μm的切片在光镜下定位,常规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双盲法)观察视网膜结构,选择满意部位用数码照相机拍照,再利用北航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视网膜厚度的分析。另取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小鼠,于糖尿病第4wk和12wk摘除眼球法处死小鼠,30g/L戊二醛溶液固定眼球,环氧树脂包埋。切 1μm的半薄切片在光镜下定位。后做超薄切片,醋酸双氧铀和枸椽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并选择满意部位拍照。 凋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内染色质高度盘绕,出现空泡结构为凋亡1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为2a期;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为细胞凋亡的2b期(晚期)。 统计学处理:所测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及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统计,P<0.05为显著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常规显微镜检查 正常对照组小鼠HE染色检查发现视网膜10层组织排列整齐,未见异常改变。糖尿病组小鼠HE染色发现视网膜增厚,以内丛状层和视杆、视锥细胞层增厚明显。视网膜排列较正常组紊乱(表1)。
表1 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略)
bP<0.01vs正常对照组
2.2视网膜毛细血管电镜改变 正常NOD小鼠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正常,厚度约为57.6nm;未见内皮细胞明显改变(图1A)。4wk糖尿病NOD小鼠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核膜略有凹陷,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嵴消失,认为是凋亡的1期(图1B, C)。糖尿病12wk小鼠视网膜上述病变加重。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明显,大约为125.6nm;可见基底膜局灶结节样和迭片状增厚,部分区域基底膜劈裂成数层。内皮细胞的胞质向管腔突出严重,使管腔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内皮细胞和周细胞核染色质凝聚靠边,核膜凹陷皱缩,伴空泡变性, 认为是凋亡的2a期(图1D,E,F)。 2.3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电镜改变 正常NOD小鼠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正常(图2A)。糖尿病4wk时NOD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肿胀,细胞核内染色质高度盘绕,出现空泡结构,认为是凋亡的1期(图2B)。糖尿病12wk时NOD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缩小,核膜皱缩、增厚,核染色质分布紊乱。线粒体嵴丢失而且结构不清、内质网扩张,胞质空泡化,认为是凋亡的2a期(图2C)。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