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研究进展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正常人及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Rb基因启动子结构、功能和突变的研究

http://www.cnophol.com 2009-10-20 10:30:58 中华眼科在线

  结果

  1.Rb基因5′端不同的DNA片段的转录调控活性分析:Rb基因5′端不同位置及不同长度的DNA片段其CAT活性明显不同,在不同的受体细胞内CAT活性也有一些差异。附表显示的是不同的DNA片段在Hela细胞内CAT活性检测结果,可见起始密码上游-327 bp至-87 bp间240 bp的DNA片段即有基本的启动子活性,但-686 bp至-4 bp间的DNA片段显示出更强的转录调控活性。此外,由于-427 bp至+422 bp间DNA片段的CAT活性明显高于 -327 bp至+422 bp DNA片段,提示在-686 bp至-327 bp间存在较强的正调控元件。然而,包含这一序列在内及其进一步上游的DNA片段(-1 282 bp至-4 bp)却表现出明显减弱的CAT活性,提示在-1 282 bp至-686 bp间可能存在负调控元件。与此相似,在-327 bp至+422 bp间的DNA片段的CAT活性明显低于-327 bp至-87 bp DNA片段,提示在-87 bp至+422 bp间也可能存在负调控元件。

  2.Rb基因启动子内最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结合位点:Rb基因5′端DNA序列分析表明,Rb基因-327至-87 bp间的DNA片段具有启动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富含C和G,有转录调控因子Sp1、ATF及E2F结合位点,但缺乏典型的TAAT和CAAT盒。

  附表 正常人及RB肿瘤Rb基因启动子CAT活性检测分析

  注:N为正常对照Rb基因启动子DNA片段;Mu为RB肿瘤Rb基因启动子(-327 bp至-87 bp DNA片段)

  100例正常人及302例RB患者Rb基因启动子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人Rb基因启动子的结构和序列未见有任何变异。在RB患者中,有5例存在点突变,其中1例为-210 bp处T→C的替换,位于Sp1结合位点上游6 bp;1例为-205 bp至-197 bp处11 bp缺失,恰巧造成Sp1结合位点丧失;1例-193 bp处 C突变为A;另1例-188 bp处G突变为T,两者均累及ATF结合位点;尚有1例G→T突变,位于-146 bp处,即E2F结合位点下游33 bp。CAT活性检测证实,这5例点突变均导致CAT活性明显降低(附表)。

  3.Rb基因启动子点突变与RB发病的关系:5例有Rb基因启动子点突变的RB患者中,4例收集到了外周血标本,这4例患者的白细胞DNA中存在与RB肿瘤相同的点突变,提示突变是种系细胞起源的。根据临床检查及随访结果,这4例RB患者中,2例双眼发病,2例单眼发病。其中1例单眼患者有RB家族史,该家系中另1例患者也是单眼发病。

  讨论

  尽管曾有文献报道Rb基因产物起始密码下游+13 bp至+83 bp间仅70 bp的DNA序列即有基本的启动子活性[3],但我们和Sakai等[6]以及Zacksenhaus等[7]的研究结果表明,Rb基因起始密码上游,特别是含有Sp1、ATF及E2F结合位点的DNA片段才是Rb基因最基本的转录调控元件。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其上游和下游的DNA序列还存在其他的正或负调控元件。

  Sp1、ATF及E2F 3个结合位点紧密相邻位于-206 bp至-178 bp间。根据文献报道,Rb基因启动子的Sp1结合位点虽可与转录调控因子Sp1结合,但亲和力较低。而与Rb基因启动子Sp1位点紧密结合的却是另一类核蛋白,被称为RBF-1(retinoblastoma binding factor-1)[6]。进一步研究发现,RBF-1可识别特异的DNA序列5′-GGCGGAAGT-3′,这一序列与Sp1和ATF位点重叠。SP1/RBF-1和ATF起促进转录的作用[8],而E2F则抑制转录[9]。

  Rb基因启动子的DNA序列相当稳定并高度保守,一方面表现为我们所报道的正常人Rb基因启动子的DNA序列未见变异,另一方面正如Zacksenhaus等[7]所证实的人类与鼠类Rb基因启动子的结构相似,其80%的DNA序列享有同源性。本研究中5例自然发生在Rb基因启动子的点突变主要发生在Sp1/RBF-1和ATF结合位点处,CAT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这些突变均伴有明显的转录调控功能降低,表明Sp1/RBF-1和ATF在调控Rb基因表达方面起重要作用。此外,5例有Rb基因启动子点突变的RB患者中,有4例其突变属种系细胞起源,提示该类突变与患者发生RB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参考文献

  1Friend S, Bernards R, Rogelj S, et al. A human DNA segment with properties of the gene that predisposes to retinoblastoma and osteosarcoma. Nature, 1986, 323:643-646.

  2McGee T, Yandell D, Dryja T, et al. Structure and partial genomic sequence of the human retinoblastoma susceptibility gene. Gene, 1989,80: 119-128.

  3Hong FD, Huang HJS, To H, et 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retinoblastoma gen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9, 86:5502-5506.

  4Goodwish D, Wang NP, Qian YW, et al. The retinoblastoma gene product regulates progression through the G1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Cell, 1991, 67: 293-302.

  5黄倩,Thaddeus P, Dryja, 等. RB患者肿瘤及体细胞中RB基因点突变谱及其特征和意义.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240-243.

  6Sakai T, Ohtani N, McGee TC, et al. Oncogenic germline mutations in Spl and ATF sites in the human retinoblastoma gene. Nature, 1991, 353: 83-87.

  7Zacksenhaus E, Gill M, Phillips RA, et al.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ouse RB1 promoter. Oncogene, 1993, 8: 2343-2351.

  8Savoysky E, Mizuno T, Sowa Y, et al. The retinoblastoma binding factor 1 (RBF-1) site in RB gene promoter binds preferentially E4tf1, a member of the Ets transcription factor family. Oncogene, 1994, 9:1839-1846.

  9Ohtani Fujita N, Fujita T, Takahashi R, et al. A silencer element in the retinoblastoma tumor-suppressor gene. Oncogene, 1994, 9:1703-1711.

  (收稿:1997-11-03  修回:1997-12-29)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启动区遗传学,转录,遗传,序列分析DNA,点突变)的信息
      热门图文

    秋季 阻击眼部干纹蔓延

    解决眼部问题 爱上清秋

    眼妆窍门改善浮肿金鱼

    秋日明眸护理点睛之术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近视眼治疗寻医问药
    全球医院网保健医生在线眼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