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视力低下与近视情况
(表1)不同学习阶段近视程度的构成均以轻度和中度为主,但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轻度近视比例逐渐减少,中、高度近视比例逐渐增多。经线性趋势χ2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学习阶段的增高,视力低下率(χ2=98197,P=0000)、近视患病率(χ2=9436,P=0000)、近视严重程度(χ2=55642,P=0000)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女生视力低下率和近视患病率略高于男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生近视程度的构成均以轻度和中度为主,2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0165,P=0869)。表1 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性别的视力低下、近视及近视程度构成分(略)
23 影响因素分析
231 单因素分析
根据专业知识和调查表内容,选择17个可能影响学生视力的因素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非独生子女、平均每天视近时间长、看书时不能保持一尺远距、有不规范看书姿势、父母文化程度低是导致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既往未患过眼疾、平均每天睡眠时间长是学生视力的保护因素。交互作用结果显示,视近时间长且不能保持一尺远距的学生患近视的危险度增加,视近时间长且不规范看书姿势的学生患近视的危险度增加,看书时不能保持一尺远距且有不规范看书姿势的学生患近视的危险度增加。
232 多因素分析(表2) 表2 武汉市武昌区大、中学生近视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相关因素(略) 注:回归方程确定系数,R2=0257按文献〔5〕计算方法计算标准化回归系数β将危险因素由大到小排序分别为看书时不能保持一尺远距(β=0607)、年龄增大(β=0488)、平均每天视近时间长且看书时不能保持一尺远距(β=0484)、平均每天视近时间长(β=0377)、患过眼疾(β=0208)。
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选择单因素分析P<005的变量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增大、平均每天视近时间长、看书时不能保持一尺远距、视近时间长且看书时不能保持一尺远距是导致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既往未患过眼疾是学生视力的保护因素。 3 讨论
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报道,初中生视力低下率为5343%,近视率为4818%;高中生视力低下率为728%,近视率为7129%;大学生的视力低下率为7795%〔6〕;2000年湖北省中学生、大学生的近视率分别为6069%和791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各学习阶段视力低下率及近视率比2000年的全国水平和全省水平都有所提高。单因素分析中,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有无不规范看书姿势、父母文化程度与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联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造成学生近视最主要的因素是不能保持一尺眼距和视近时间长,学习阶段的升高近视患病率明显上升,随年龄增大和平均每天视近时间增长近视危险度增大,说明了近视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视近年限、视近距离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此外,既往患过眼疾的学生有增加其近视危险性的可能。Mutti等〔7〕综合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后揭示,观看电视或工作中利用视频终端(VDTs)者虽比其他文职人员易于患视疲劳或调节障碍,但排除有关混杂因素后并未发现上述两者可引发近视或加重其进展。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天看电视和用电脑时间与近视患病无关,与Mutti等〔7〕研究结果一致。然而青少年长时间看电视、电脑或游戏机,极易造成眼疲劳〔8〕,有必要控制学生使用电脑和看电视的时间。
【参考文献】
〔1〕麦锦城.广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与用眼卫生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1999,20(1):70.
〔2〕汪芳润.近视眼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6):381-386.
〔3〕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15.
〔4〕葛坚.眼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24-226.
〔5〕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02-203.
〔6〕杨贵仁.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2-3.
〔7〕Mutti DO,Zadnik KIs computer use a risk factor for myopia?[J].J Am Optom Assoc,1996,67(9):521-530.
〔8〕Seet B,Wong TY,Tan DT,et al.Myopia in Singapore:taking a public health approach[J].Br J Ophthalmol,2001,85(5):521-526.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