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磊
作者单位:(256603)中国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摘要】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42例(4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入院后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结果:术后最佳校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mo眼压平均为(13.5±3.2)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前房角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角均有增宽,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中央前房深度为(3.12±0.46)mm,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之一。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0引言
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术式选择,长期以来就是眼科医生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先行青光眼手术再行白内障术,还是行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术,各自的观点不一[1]。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日臻完善和成熟,其治疗晶状体因素引发瞳孔阻滞的青光眼已初见成效,国内外均见报道[25]。同时,其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争议和质疑[6],仍需大样本和多中心的研究来证实。现将200404/200612于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404/200612我院眼科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2例(42眼),其中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62.0±6.5(53~76)岁。患者术前均进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Goldmann眼压测量、裂隙灯眼前节检查、前房角镜检查以及A超前房中央深度测量。患者术前视力为手动/眼前~0.4,其中,<0.1者28例,0.1~0.2者9例,0.3~0.4者5例。术前未治疗眼压平均为28.2±6.6(25.3~35.6)mmHg,经药物降眼压治疗术前眼压平均为17.5±4.2(15.7~25.8)mmHg。术前前房角镜检查,静态下19例房角开放>1/2,23例房角关闭>1/2,动态下30 例房角开放>1/2,12例房角关闭>1/2。全部患者的晶状体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混浊,按照LOCS分级法,II级核12例,Ⅲ级核18例,Ⅳ级核 12例。
1.2方法 超声乳化手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均由同一人完成。药物控制眼压仍>20mmHg的患者,术前30min静滴200g/L甘露醇250mL,美多丽眼液散瞳,倍诺喜表面麻醉。采用颞侧角膜缘后1mm作3.2mm巩膜隧道切口,以前房穿刺刀于透明角膜缘行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射爱维粘弹剂,加深前房深度,5~6mm直径环形撕囊。对于术前瞳孔未能散大影响乳化者,沿瞳孔领分离虹膜后粘连,并推压虹膜向周边,将瞳孔扩大至可以手术。对于粘弹剂推压无效者,则以晶状体调位钩、虹膜恢复器等通过切口牵拉瞳孔,以满足手术需要。进行水分离和水分层,采用意大利OPTIKON PULSAR2型超声乳化仪,采用原位机械和超声碎核乳化吸除,注吸吸清皮质,前房及囊袋内注入爱维粘弹剂,植入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吸除粘弹剂,检查切口水密无渗漏,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等术中并发症。分别于术后1d,1wk,1,3mo进行随访,内容包括最佳矫正视力、Goldmann眼压测量、A超前房深度检查和前房角镜检查。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对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的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对视力变化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视力比较
42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仅3眼。眼底检查发现2眼视盘颜色较苍白,1眼见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手术后随访期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表1)。表1 手术前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力比较(略)
2.2眼压变化
超声乳化术前患者眼压平均为28.2±6.6mmHg,经局部或全身药物治疗后眼压可控制于17.5±4.2mmHg,患者术后3mo眼压平均为13.5±3.2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
2.3中央前房深度变化
患者术前中央前房普遍较浅,深度平均为2.01±0.54(1.65~2.52)mm,术后前房深度均明显增加,平均为3.12±0.46mm,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虹膜与人工晶状体之间均存在空隙,两者无直接接触。
2.4前房角镜观察前房角结构变化
术后通过前房角镜观察,患者虹膜膨隆程度减轻,表现在静态下房角开放>1/2者增加,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也不同程度开放,粘连范围缩小甚至消失(表2)。表2 手术前后房角的变化(略)
2.5术后并发症
术后早期无一过性高眼压发生,5例发生角膜水肿,经加强局部激素应用、高渗盐水等保守治疗后,完全恢复。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