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芦晓磊, 王玲丽, 谭业双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眼科,湖北 十堰 442000
青光眼和滤过性手术都可加速晶体混浊和白内障发展,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发展极为迅速,此类白内障手术由于受滤过泡、小瞳孔、浅前房的限制,且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虹膜粘连、瞳孔固定、移位等,使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发生困难。眼部条件较差,青光眼所致视功能损害情况难以评估,往往给手术带来一定困难,使手术难度加大。现就我院1997-2001年36例42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997年~2001年我院共施行人工晶体植入术496例504只眼。本组36例42眼原为青光眼患者,并已接受小梁切除术,其中男14例16眼,女22例26眼;年龄42~75岁,平均58岁;左眼24只,右眼18只;闭角性青光眼38只,开角性青光眼4只;小梁切除术后时间0.5~20年。
1.2 术前检查所有患者术前视力光感至0.3,光定位、辨色力均准确。眼压正常者34只眼(81%),高于正常者8只眼(19%),但应用降眼压药物后正常,手术时眼压(使用或不使用降压眼液)均低于23 mmHg(1 kP=7.5 mmHg);术前结膜滤过泡有滤过功能,为功能性滤过泡者34眼;前房偏浅16眼(38.1%),房角镜检查滤过口通畅;虹膜萎缩32只眼(76.2%);瞳孔直径能自如扩至8 mm者9眼(21.4%),只能部分扩至4~6 mm者8眼(19%);因虹膜后粘连、虹膜纤维膜形成,瞳孔直径小于3 mm无法扩大22眼(52.4%);瞳孔区机化膜形成3眼(7.14%);视神经萎缩和小视野者分别为15只眼(35.7%)和25只眼(59.5%)。
1.3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眼压失控者术前应充分降低眼压于正常范围。术前半小时复方托品酰胺点眼散瞳,球周(后)麻醉和压迫降压,瞳孔不够大者应用注射苯肾上腺素0.1 ml扩瞳。切口均完全避开滤过泡的范围,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于术眼(右)12~8点钟、(左)12~4点钟位角巩膜缘处选择手术切口部位。对滤过泡无功能、术前眼压失控者选择上方或颞上方角巩膜缘部做梯形巩膜瓣联合白内障手术切口8只眼。细注吸针从原虹膜根切孔伸入虹膜后注入粘弹剂并分离虹膜后粘连,瞳孔仍未达到6 mm直径者可用两个晶体调位钩分别置于3、9和6、12点钟位对称牵拉开大瞳孔,或行3、6、9点钟位瞳孔括约肌切开。瞳孔偏小者多采用开罐式截囊[1],大瞳连续圆形撕囊法[2]截囊,经水分离后娩出晶体核,注吸清除残存皮质,在粘弹性物质保护下酌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眼压失控者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第一天开始点抗生素和激素眼液,复方托品酰胺活动瞳孔,口服消炎痛和抗生素5~7 d,发生术后并发症及时妥善处理。
1.4 随访随访3~50月,其中31眼随访时间大于12个月。检查内容包括视力、眼压、滤过泡、角膜、人工晶体及后囊等情况。
2 结果
2.1 术前、术后视力、眼压观察42眼手术均顺利完成。Ⅰ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31只眼、睫状沟植入8只眼和未植入3只眼。分别根据术前、术后检查及复诊所见观察临床表现。术前、术后视力矫正情况见表1,眼压变化情况见表2。
表1 手术前后矫正视力表2 手术前后眼压情
2.2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中前房出血1只眼(2.38%);后囊破裂和玻璃体脱出3只眼(7.1%);术后12眼(28.6%)角膜轻度水肿,早期较明显后弹力层皱褶,3~7 d后消退,角膜基本透明;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34只眼(81%),形成不同程度人工晶体表面纤维渗出膜或前房内纤维素样渗出,经使用球旁地塞米松注射配合双星明扩瞳7~10 d,27眼(64.3%)消退或吸收;瞳孔不圆,虹膜部分与人工晶体粘连者7眼(16.7%);后发障3只眼(7.14%)和人工晶体前膜4眼(9.52%);9眼(21.4%)眼压偏高,经口服乙酰唑胺0.25 g、静滴125 ml甘露醇1~4 d,同时活跃瞳孔及局部激素治疗后眼压均于4 d内恢复正常。滤过泡无任何改变,前房偏浅眼术后前房加深。联合手术者滤过泡形成,眼压全部在正常范围内。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