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淑梅 作者单位:300020 天津,天津市眼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47例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采取一系列积极的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2例患者发生浅前房,1例出现滤过泡形成不良,分别经加压包扎和眼球按摩后病情好转。结论 做好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 青光眼;围术期;护理
青光眼手术是青光眼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临床眼科医师大多数能较快地学会做青光眼手术,但是要做好青光眼手术却并非易事。一个成功的青光眼手术不仅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手术操作技巧,也需要护理人员熟悉青光眼发生的局部解剖结构基础、青光眼手术伴随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配合医生做好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工作,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2006年6~7月我院对47例(47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围术期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7例(47眼),男18例,女29例,年龄45~80岁,平均62.5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开角型青光眼10例,均排除由其他眼病导致的继发性青光眼,随访时间6个月。
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局部麻醉及心电监护下进行。嘱患者取仰卧位,用安尔典抗菌洗眼液洗眼,碘伏常规消毒术眼,2%利多卡因及0.75%布比卡因行结膜下浸润麻醉或球后麻醉后,上直肌牵引缝线,上方略偏鼻侧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电凝封闭切口处巩膜表层血管,做一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前房穿刺后,行小梁切除及虹膜周边切除,缝合巩膜瓣,置两针可调节缝线,最后缝合结膜。术毕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5 mg,结膜囊内应用典必殊及阿托品眼膏后包眼。
2 护理
2.1 入院心理护理 心理干预可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青光眼患者的康复。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了解疾病和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病情,减少恐惧和焦虑。小梁切除术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行手术,术前应告知病人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嘱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诉术者。
2.2 术前准备 良好建立功能性滤过泡是提高青光眼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1]。术前针对性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建立功能性滤过泡。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和护理,作用不可忽视。术前抗炎治疗,可以减少眼局部的炎症细胞浸润及充血反应,入院后术眼氟美瞳眼液每2 h点眼一次;缩瞳剂毛果芸香碱可破坏血房水屏障,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滤过性手术前最好停用缩瞳剂,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在入院前常自备缩瞳药,入院准备行手术治疗时要注意提醒患者停点缩瞳剂。
2.3 术中护理 手术中尽量减少组织创伤有助于防止滤过道的瘢痕化。手术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意识清醒,术中要及时提醒患者配合好术者的操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损伤。青光眼患者一般情绪容易紧张,术中要多安慰、鼓励患者,创造轻松的氛围。同时,术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的变化:如呼吸、血压、心脏功能的改变,避免眼心反射的发生。
2.4 术后护理 安慰、体贴患者,告知手术成功让其放心,嘱患者勿用力揉眼,安心休息。青光眼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有术后浅前房、滤过泡形成不良、脉络膜脱离等[2]。做好术后护理,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避免咳嗽、呕吐、打喷嚏等,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和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手术后积极的抗炎治疗以及血房水屏障的重建,对防止术后的滤过通道瘢痕化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术后抗炎药物的使用应有足够长的时间,并根据眼部滤过通道形成的状况及时进行调整。要详细告知患者术后每种眼药水的用法,对出院的患者一定提醒要定期复诊,以免贻误病情。
3 讨论
小梁切除术是多种类型青光眼的首选术式,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局部用药不能控制病情进展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已损害房角结构影响房水外流局部用药病情不能控制者、先天性青光眼、某些继发性青光眼及外伤性青光眼等。术前、术后的抗炎治疗及术中减少组织创伤有助于防止滤过道瘢痕化,这也是提高青光眼手术成功率的关键。青光眼患者一般易焦虑和有抑郁情绪,因此,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针对并发症发生潜在因素的预见性护理有力保障了手术的成功率。
4 小结
小梁切除术是青光眼手术的常见术式。其目的是建立新的房水外排途径,使眼压降至正常水平。成功的抗青光眼手术不仅需要医生完美的手术技巧,更需要护理人员围术期对患者的精心护理。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加强术前、中、后护理,对确保手术的成功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美玉.青光眼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7-590.
2 Laube T,Ritters B,Selbach M,et al.Clinical experiences and results of application of mitomycin C in trabeculectomy.Klin Monatsbl Augenheilkd,2003,220(9):618-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