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建荣 作者单位: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济南 250001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740例(963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UBM应用在本组患者术前诊断、手术方式选择、术后疗效评价方面的作用。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诊断明确,术式选择正确,术后眼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后20例前房及脉络膜脱离。结论 UBM在闭角型青光眼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超声生物显微镜 诊断 外科手术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 before and after angleclosure glaucoma surgeri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40 cases (963 eyes)of angle closure glaucoma which were performed UBM from 2004 to 200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clearly diagnosed and rationally operated on. 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was decreased in all patients. Also the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is timely and reasonable. Conclusion UB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gleclosure glaucoma surgery.
Key words: Glaucoma, angle closed;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Diagnosis; Surgical procedures, operative 青光眼致盲率较高且不可逆转,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第二大致盲眼病。在我国, 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率位居其它类型青光眼病之首(约占所有青光眼病的60%~80%)[1],所以早期诊断、治疗, 对减少青光眼的致盲率有重要意义。2004~2007年,我院收治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40例(963眼),我们将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技术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术式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40例(963眼)中男268例(354眼),女472例(609眼),16~89岁,平均56岁。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83眼(70.9%),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80眼(29.1%)。
1.2 方法
1.2.1 UBM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应用 对683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镜检查房角为关闭的患者,进行UBM检查,发现如下的改变。
1.2.1.1 单纯性瞳孔阻滞型 本组研究中结合A超发现约86例(89.3%)患眼前房深度变浅,平均前房深度为1.62?mm,比正常前房深度浅,而瞳孔阻滞是浅前房者共有的生理现象,UBM表现为晶体位置前移并与瞳孔缘接触紧密,因此,瞳孔阻滞可导致周边虹膜不同程度的膨隆,UBM表现为房角拥挤的现象[2],为房角关闭提供了条件。手术方式选择目的在于,解除瞳孔阻滞,可以行虹膜周边切除术,沟通前后房。
1.2.1.2 单纯性非瞳孔阻滞型 通过UBM,我们观察到37眼(38.4%)患眼睫状体前旋,并将周边虹膜顶向房角,导致虹膜根部前移,附着点靠前的象限,最先发生房角关闭;20眼(20.8%)虹膜根部肥厚,膨隆程度高,导致房角拥挤,周边虹膜堆积阻塞房角。若发现患者睫状体前旋导致虹膜小梁接触紧密,小梁滤过通道很容易关闭导致急性发作,此时应行小梁切除术;患者房角镜检查房角为关闭,而UBM检查房角的关闭是由于虹膜根部肥厚所致,此时行虹膜周边切除术或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同时可选用缩瞳剂[3]。同时UBM有效地引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中虹膜切开最佳位置的选择,我们选择在房角最狭窄的周边虹膜做切口。对于睫状体前旋者可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型术。
1.2.1.3 多种机制共存 本组发现18眼(18.7%)患眼晶体膨胀或者晶体位置前移(常伴睫状体前旋),导致虹膜与晶体接触面积增大,发生瞳孔阻滞。处于缓解期的患者虹膜-晶体接触增加,晶体-虹膜隔前移,此时可以选择小梁切除联合晶体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解除瞳孔阻滞现象。对于房角镜检查动态下可见睫状体带的患者,而UBM检查晶体-虹膜隔前移,此时考虑眼压升高是由于晶体的膨胀所致,手术方式可选择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1.2.2 UBM在恶性青光眼与瞳孔阻滞型青光眼中的应用
1.2.2.1 睫状环阻滞 UBM活体检测证实约33.3%的恶性青光眼患眼睫状体肥大、水肿(我们的研究发现为27眼,约占28.1%),睫状体紧紧挤压于晶状体赤道部,睫状环狭小,且对侧健眼亦具有同样的解剖特征,这为睫状环阻滞提供了解剖学基础[4],也与过去的观点一致[5]。
1.2.2.2 非睫状环阻滞 本组研究发现648眼约67.3%的患者前段活体结构并未出现睫状环阻滞的特征,而表现为虹膜和晶状体的广泛接触,后房完全消失或几乎完全消失,晶状体一虹膜隔极度前移,睫状体被动牵拉为细长型且向前移位,其对侧眼解剖特征与正常人相同。这类恶性青光眼均发生在滤过手术后。 对于这两类恶性青光眼的鉴别是有无后房的存在[6],这两类患者都可以通过摘除晶体、玻璃体切割及前房重建等方式来解决。
1.2.2.3 瞳孔阻滞 还可以通过UBM观察继发性瞳孔阻滞型青光眼的原发病变,如晶状体半脱位表现为晶状体和睫状突间的距离在晶状体脱位处增大(21眼),抗青光眼术后虹膜周边切除孔或内口不通畅(68眼)等,前者我们通过摘除晶体解决,后者通过激光再造虹膜周切口或再手术使引流通道再通解决。
1.2.3 UBM检测技术应用到暗室试验 将UBM检测技术应用到暗室试验中,可使其诊断的敏感性达到70%,特异性达到100%。对疑似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暗室试验后行UBM检查可反映暗环境下的房角情况,并能准确地对暗室条件下房角关闭的机制作出分析[7],以确定手术方案。经我们临床观察,共有38例患者在无明显的症状时,通过应用暗室试验+UBM检查早期诊断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指导我们正确选择了手术方式。
2 结 果
所有患者诊断明确,手术方式选择正确。术后一般观察:眼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下降4.3~58.7?mmHg)。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及脉络膜脱离发现、处理及时。UBM在青光眼手术治疗效果中的评价及处理,见表1。
2.1 虹膜周切的观察 将UBM应用到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或预防性虹膜周切术后的观察中,比较术后房角是否增宽,如果预测房角有再关闭的可能,则要再次行虹膜周切手术治疗。
2.2 滤过通道的观察 我们采用UBM对小粱切除术后滤过通道进行任意切面或滤枕观察,从而分析滤过手术失败的原因。如内滤过口虽通畅,但巩膜瓣周围呈高回声图像或滤枕回声较强,提示手术失败可能是巩膜瓣周围或滤枕结膜下纤维增生所致口[8],我们可以行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等早期处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