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3.1 通过本次调查,发视包头市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24.86%,略高于2000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小学生的近视率为20.23%[1]。本次调查发现包头市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随年龄有增长而增加,与国内[2]、国外[3]报道一致,说明近视已成为影响小学生健康的重要因素,急待开展防治近视工作。
3.2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相比而言,母亲近视、玩电脑最长时间较长、家中有电脑的小学生患近视的危险性更大。单纯性近视属于多基因遗传[4],故应将母亲近视的小学生作为预防近视的重点对象。但本次研究未发视父亲近视与小学生患近视有统计学关联,这一点有待于再研究。来自香港的研究表明,香港中文的学生与其他族裔群体(如白人)相比有较高的近视患病率,这进一步支持遗传投入近视发展[5]。家中有电脑,小学生接触电脑机会较多,视近作业增多,视觉疲劳频繁,如每次玩电脑最长时间超过1小时者更利于视觉疲劳积累,形成近视[6]。另外,操作电脑时,眼睛不断地在键盘和屏幕之间切换,易产生眩光,损害眼睛。因此,为小学生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操作电脑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建议小学生降低玩电脑的频率,缩短玩电脑最长时间。
小学生家庭学习桌椅高差太大,会影响小学生读写姿势,长期不良的读写姿势可迫使睫状肌紧张、痉挛,晶状体变凸,眼球前后径变长,造成近视。建议学校和家长采取适当的措施,家长应为其子女购置一可调式桌椅,桌椅高差为坐高的1/3或稍高1~2.5cm为宜[7]。学校应将正确的读写姿势编入常规工作,并定期开展用眼卫生知识讲座、读写姿势评比活动等。老师应监督学生认真做眼保健操。家长应经常注意孩子读写姿势,及时纠正错误。
小学生的近视知识知晓率低于中学生,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知识掌握也更多,然而,中小学生知识的总体知晓率都偏低[8]。母亲是抚育孩子的重要角色,母亲的文化程度高低决定母亲对预防近视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母亲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作用,因此应以文化程度较低的妇女作为宣传用眼卫生知识的主要对象,降低其子女的近视患病率。
小学生随年龄的增大,学习负担加重,户外活动减少,长期眼肌疲劳也可引起近视。有研究表明,对正视与近视学生用眼习惯与负担的分析中,近视学生在看书写字距离较近、姿势不端正和不主动休息的人数相对于正视的学生都要多,平均每天学习时间中近视学生最多的是4.0~6.9小时以内,而正视学生最多的是则是4小时以内[9]。Rose KA等[10]报道在新加坡的中国学生比在悉尼的中国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户外活动时间少,而近视的患病率高。建议学校和家长减轻小学生学习负担,禁止小学生在光线较强或较暗的地方看书、写字,帮助学生认识近视及戴眼镜危害,保证小学生每天有3~3.5小时户外活动时间[7],看电视时应根据视屏大小保持适当距离。
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逐年上升,直接影响其德智体全面发展及将来就业问题,所以预防近视的宣传教育势在必行,望以上几点建议今后能在小学生中推广,协助教育部门做好预防近视工作,降低小学生近视患病率。
【参考文献】
[1] 赵明清,徐凌中.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特点与用眼行为干预的主要技术[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6):60-62.
[2] 钟萍,王克华,张春华,等.612名小学生近视眼的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医药杂志,2004,21(6):543-545.
[3] Czepita D,Goslawski W,Mojsa A. Occurrence of myopia among Polish students aged 6 to 18 years old[J].Klin Oczna,2003,105(1-2):52-56.
[4] 桑丽丽,郭秀花,徐亮,等.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家系遗传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062-1063.
[5] Lam CS,Goldschmidt E,Edwards MH.Prevalence of myopia in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schools in Hong Kong[J].Optom Vis Sci,2004,81(5):317-322.
[6] 蔡笃儒,赖春荣.中小学生近视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3):29-30.
[7] 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6-289.
[8] 郭坚明.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生近视防治知信行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2):127-128.
[9] 桑丽丽,郭秀花,徐亮,等.中小学生用眼习惯与负担对近视的影响[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7,35(6):27-30.
[10] Rose KA,Morgan IG,Smith W,et al.Myopia,lifestyle,and schooling in students of Chinese ethnicity in Singapore and Sydney[J].Arch Ophthalmol,2008,126(4):527-530.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