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 斌 作者单位:咸宁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彩超室,湖北 咸宁 437100
【关键词】 外伤 白内障 超声检查 临床分析
我院对21例因角膜穿通伤引起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行B超检查,判定混浊的晶体后囊是否完整,通过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手术验证术前B超检查结果,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2008年角膜穿通伤所致晶体混浊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致伤原因有车床加工或敲击铁器时铁屑、铜屑、塑料片等崩伤,石块崩伤及玻璃片弹伤等。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LOGIQ7,探头频率10Hz。患者取平卧位,闭睑,涂耦合剂。探头放置在眼睑皮肤表面,水平或垂直移动探头,调整增益以清晰显示晶体后囊和玻璃体的界面,多切面动态观察晶体后囊反射面。
1.3 诊断标准
晶体后囊完整的B超影像为弧形回声光带;后囊破损呈弧形回声中断,玻璃体暗区出现与晶状体关联的强回声光团。
2 结 果
B超显示晶体后囊呈规则弧形回声,玻璃体暗区内未见与晶体回声相关的团块状回声为后囊完整组,共11例,术中证实后囊完整者9例,符合率为82.0%。晶体后囊规则弧形回声中断和玻璃体暗区出现与晶状体关联的强回声光团为后囊不完整组,共10例,术中证实后囊均有大小不等的破损,其符合率为100%。
3 讨 论
外伤引起的晶体混浊状态多种多样,伤后晶体后囊有无破损以及破损大小对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有指导意义。根据引起外伤性白内障的作用物及眼前节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以初步判定晶体后囊是否完整,但是由于外伤性白内障的存在,引起屈光介质混浊,临床光学检查无法明确伤眼晶体后囊膜及眼后段损伤情况,而眼用高频超声由于其分辨率高,并且可动态观察各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
利用超声特性,可以多次动态观察晶体损伤的形态学变化。正常晶体后囊的B超影像为弧形反射回声,晶体后囊破损后弧形反射回声中断和玻璃体暗区出现与晶状体关联的强回声光团。为获得高质量的晶体后囊图形,除调整探头角度和增益外,对可疑后囊缺损区,探头垂直其弧形切面,动态扫描。本组有2例术前B超检查判定晶体后囊完整,但手术证实为后囊局限性破损,该患者后囊破损微小、超声检查灵敏度不够,导致与手术中所见结果不符。另外,晶体后囊不完整,皮质进入玻璃体常可提示眼内异物的存在,且异物的位置多在角膜和晶体后囊缺损的延长线上。
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晶体后囊膜破损范围大小及进入玻璃体的皮质多少,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若术前超声检查诊断晶体后囊膜破损范围小,进入玻璃体的皮质极少,手术则仅行白内障摘出,同期植入人工晶体,玻璃体内残留的少许皮质可自行吸收;若晶体后囊膜破损大且进入玻璃体的皮质多,行白内障摘出术的同时则需行玻璃体切割术。 B超检查无创、直观、重复性好, 作为判断晶状体后囊膜破损与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