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曙光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交叉柱镜法治疗混合性散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美国VISX公司的S4准分子激光仪对10例(13只眼)混合性散光进行LASIK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度、散光及散光轴的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裸眼视力≥术前矫正视力者为100%,屈光度在±1.0D以内者占92.31%,残留的散光平均为0.52D,散光矫正86.35%。结论 LASIK交叉柱镜法矫正混合性散光,预测性好,安全可靠。
【关键词】 眼;散光;角膜切削术,屈光性,准分子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keratomileursis, LASIK)治疗屈光不正安全、有效、预测性好,治疗复合性散光效果较好,国内外报道也很多[1,2],但LASIK治疗混合性散光的报道不多。我们自2004年起用LASIK治疗10例(13眼)混合性散光的患者,观察6个月以上,疗效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混合性散光患者10例(13眼),年龄16~42岁,平均27岁,男7例9眼,女3例4眼,术前矫正视力0.6~1.2,其中≥1.0者6眼,远视混合性散光5眼,远视球镜+(0.5~2.00)D,近视散光-(1.00~6.00)D;近视混合性散光8眼,近视球镜-(0.75~1.00)D,远视散光+(2.5~6.00)D;患者的屈光度均稳定,排除圆锥角膜、眼部炎症、全身结缔组织疾病。
1.2 术前检查 包括远、近视力,TOPCOM CV-3000全自动综合验光仪医学验光,主观试镜,散瞳验光、常规眼前节、眼底、眼压、角膜厚度和角膜地形图检查,A超等检查。
1.3 手术设计 切削量依据医学验光的结果,由年龄、度数、角膜曲率、职业等因素决定,球镜加减0.25~0.75D,柱镜不变。使用VISX准分子激光仪的ART治疗模式,通过对交叉柱镜进行编程对混合性散光进行ART模式治疗,远视柱镜应作为第一次治疗编程,然后是近视柱镜。将这种治疗用近视柱镜和远视柱镜来表达:-S(球镜)/+C(柱镜)×A(轴)(注意,此处S为近视球镜的绝对值),柱镜的大小必须大于所需要治疗的球镜的大小。将治疗转换成交叉柱镜。远视柱镜为:0球镜/+(C-S)柱镜×A轴;近视柱镜为:0球镜/-S柱镜×(A-90°)轴。对于作为远视柱镜的第一个表面,输入0球镜/+(C-S)柱镜×A轴。将光学区域编程为5.0mm,切除区域为9.0mm区域。对于作为近视柱镜的第二个表面,输入0球镜/-S柱镜[如果A≥90°,输入(A-90°)作为轴数据,否则输入(A+90°)]。柱镜长度应为6.5mm,宽度应为5.0mm。转换区应为0.3mm。 例如:拟矫的屈光度为:-1.00D/+3.00D×90°,在这种情况下,S=1,C=3,a=90,将治疗的远视数据输入到远视柱镜表面登录屏幕;0球镜,(C-S)=(3-1)=+2柱镜,a=90°轴向,光学区域为5.0mm,切削区域为9.0mm;在近视柱镜表面登录屏幕输入治疗的近视数据:0球镜,-S =-1柱镜,(a-90°)=(90°-90°)=0°轴向,长度为6.5mm,宽度为5.0mm。
1.4 手术方法 采用美国VISX公司的S4准分子激光仪和法国Moria2旋转式角膜板层刀,一切按LASIK手术常规进行,角膜瓣厚度130~160μm,直径一定要较大,选用9.0的负压吸引环,角膜瓣直径为9.0~9.5mm,蒂位于上方。掀瓣后根据预先手术设计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反转角膜瓣,吸干基质床水分,用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仪行激光切削。所有病例均使用VISX STAR特有的修边程序,使切削光区直径达到8.0mm。保证切削后角膜基质厚度大于250μm并且尽量大于1/2角膜厚度。切削完毕,将角膜瓣复位,用平衡液在角膜瓣下进行冲洗。按术前所作的标记将角膜瓣良好对位。用吸水海绵将水分吸收干净,泰利必妥眼液和0.3%爱丽眼液滴眼,有孔透明眼罩和防护眼镜遮盖。术后第2天开始用0.1%氟美童滴眼,第1周每天4次,第2周每天3次,依次递减至停药。3个月内加用爱丽眼液滴眼。于术后第1周及1、3、6、12、18个月随访,检查视力、眼压、屈光度、裂隙灯检查和角膜地形图检查。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数据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将患者分为A、B两组,远视混合性散光为A组,近视混合性散光为B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性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散光度变化比较 两组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LASIK手术前后散光对比(略)
2.2 术后一般情况 术后仅有轻微异物感,4~8h内消失,术后1天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瓣透明,对位好,上皮愈合,少数角膜瓣下可见少许点状沉着物。两眼见角膜瓣下有数个细小金属异物,长期观察异物稳定,未作处理。一眼球结膜下片状出血,术后2~3周吸收;气动眼压计检查1.20~1.60kPa,在正常范围。眼底检查未见出血、渗出、视网膜裂孔。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