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菊,欧波 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0311
【摘要】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表现及综合治疗效果。 方法 对6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在抗真菌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病灶刮除、生理盐水冲洗、2.5%碘酊烧灼创面、结膜瓣覆盖等方法综合治疗,观察病变角膜的改变。 结果 治愈57 例(83.8%),显效6例(8.8%),有效2例(2.9 %),无效3 例(4.4%),总有效率95.6%。 结论 对真菌性角膜溃疡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其它综合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溃疡; 药物治疗;辅助治疗
Clinical analysis of 68 mycotic keratous ulcer cases.
LIN Ju, OU Bo.
(Hai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Haikou 570311,Hainan,P.R.China)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真菌感染所致的一种致盲率很高的疾患,角膜的生产性外伤为真菌的感染提供了机会,抗生素、皮质激素及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角膜接触镜使用增多,致使眼部真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大多数抗真菌药物毒性较大,眼组织穿透力小,治疗相对棘手,于2000年1月~2007年4月间对收治疗的6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采用在药物性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其他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的68例,均为单眼发病,男47例,女21 例,其中重度27例,中度25例,轻度16例,年龄最大72 岁,最小13岁。有角膜植物、沙土性外伤史42例,异物剔除史10例,工具、指甲划伤史6例,医源性角膜损伤史3例,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者3例,角膜接触镜感染者2例,无明显诱因2例。
1.2 诊断依据 ⑴有植物性外伤或角膜异物史,病情进展缓慢;⑵症状与体征分离,即刺激症状轻而角膜病灶严重;⑶角膜溃疡呈灰白色、质硬、表面粗糙,与周围境界分明,常见浅沟及树根状卫星灶;角膜出现粥样内皮斑,前房积脓粘稠;⑷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无效;⑸局部溃疡面刮片涂片及培养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真菌性感染。角膜刮片100g/L 氢氧化钾湿片法找到病原菌或培养有真菌生长。临床分型:轻度:溃疡直径<3mm,深度<1/5CT,角膜内皮皱褶及房水闪辉,但无前房积脓;中度:溃疡直径3~5mm,深度1/5CT~1/2CT,前房有中度反应伴有前房积脓(+,++);重度:溃疡直径>5mm,深度>1/2CT,或有后弹力层膨出,前房内有严重反应,前房积脓(+++)[1]。
1.3 方法 所有患眼均采用药物治疗,同时行病灶刮除及2.5%碘酊烧灼溃疡面。
1.3.1 药物治疗 口服斯皮仁诺轻度200mg,1次/d中重度200mg,3 次/d, 0.2%氟康唑滴眼液点眼,1次/h。Natacyn(5%纳他霉素眼用混悬液)点眼,开始剂量为1滴/次,1次/h,3~4d后改为6~8次/d,持续21d或活动性真菌性角膜炎完全消退。同时使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贝复舒眼水,唯地息凝胶局部点眼,口服大量维生素; 溃疡面> 3mm的加用 0.2% 氟康唑0.3ml 结膜下注射,轻度者隔日1次,中重度者1次/d; 营养角膜、控制眼压、治疗混合感染;有后弹力层膨出者可口服乙酰唑胺。
1.3.2 综合辅助治疗 所有病例用药后,效果不明显角膜溃疡边缘无明显变清及有可能发生穿孔时,行结膜瓣掩盖术。术后第2d开放点眼,直至真菌炎症控制,症状完全消失,一般需继续用药2周左右。所有病灶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表麻后刀片切除坏死组织, 稍大于正常组织, 2.5%碘酊涂溃疡面3min,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瓣移植,根据溃疡部位选取上方或下方球结膜,于角膜缘处切口分离切取大于溃疡面的桥状结膜瓣,用尼龙线缝合固定于角膜缘,症状控制后,有条件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
1.4 疗效判定 ⑴治愈:角膜溃疡愈合,遗留角膜白斑或云翳,荧光素染色阴性,睫状充血消退,前房积脓消失;⑵显效:角膜溃疡明显缩小,荧光素染色部分着色,前房积脓减少或消失;⑶有效:溃疡面缩小或前房积脓减少,自觉症状减轻;⑷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溃疡面扩大或角膜穿孔[1]。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