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磊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眼科,湖北 武汉 430030
【摘要】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对患者视野的影响。方法 用Octopus101全自动视野计G2程序的TOP/BY分程序对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于术前、术后6个月行视野检查。结果 术后视野的平均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术后视野的指数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前、手术后视力与手术前后各自视野MS、MD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手术前后MS和MD平均差值与术前屈光度数、角膜切削百分比、激光切削时间、负压吸引时间、瞳孔直径、年龄、性别等行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手术对视网膜和视神经结构和功能影响还不足以导致临床上明显的功能损伤,没有表现出有临床意义的功能改变。LASIK手术前后视野无明显变化,蓝/黄视野计与标准白色视野计检测的视野结果一致,说明两者检测敏感性相当。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方法 趋势导向视野检测法 视野 蓝 黄视野计
蓝/黄视野计(blue-on-yellow perimetry,B/YP) 或短波视野计(short-wavelength perimetry) 是近年来用于检测视野的一种新型仪器,主要用于青光眼视野缺损的检测。据文献报道,B/YP检测局限性视野缺损较标准白色视野计(white-on-white perimetry,W/WP) 敏感性高[1-4],可较早发现青光眼视野改变的迹象。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由于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的原因,LASIK术中确实存在可对视网膜和视神经产生不良影响的机制:制作角膜瓣必需的负压环吸引所致短时间眼压的急剧升高和视网膜血流变化以及术中强光直接照射、准分子激光冲击波的震荡作用等[5-7],视网膜和视神经的损伤可能引起视野的变化。目前关于LASIK术后蓝/黄视野分析的报道较少,我们对50例近视患者(100眼)进行LASIK手术前后的视野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6月在本中心行LASIK手术的患者中符合条件的近视患者50例(100眼,)其中男性26例(52眼)、女性24例(48眼),均双眼同时手术。年龄在18~36 岁,平均为(24±5)岁。术前屈光度为-2.00~-12.00 D(散光度数以等效球镜度数计入),平均为(-5.77±1.97)D。检查所有患者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综合验光仪)、眼前节检查、眼底检查、角膜地形图的测量(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Orbscan-Ⅱ)、非接触式眼压计(Nidek NT2000)测量眼压、超声测厚仪(DGH 3000 A-Scan) 测量角膜厚度等,排除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及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等。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检查项目同前。
1.2 视野检查 术前和术后均应用Octopus101全自动视野计(Interzeg INC,Switzerland)G2程序的TOP/BY分程序进行蓝/黄视野检查,选择V型视标, 持续时间200 ms,背景光亮度100 cd/m2,每一视野检测中心30°内59个检测点,检查前受检者先在暗室中适应5~10 min。患者在自然瞳孔状态下接受检查。符合以下条件则认为检查结果可靠:可靠因素(reliable factor,RF)丢失<15%。检查项目均由同一熟练技术人员完成。
1.3 手术方法 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医师完成,采用美国Bausch&Lomb 公司的Technolas 217c激光机和法国Moria 公司的C-B 气动微型角膜刀,按常规操作:在角膜中央做一直径为8.5 mm、厚度为 130 μm的带蒂角膜瓣,采用非球面软件对角膜基质层进行激光切削,有效光学切削直径为5 mm。激光参数如下:角膜处能量密度120 mJ/cm2,脉冲频率 50 Hz。记录LASIK手术中负压吸引时间和准分子激光脉冲次数、持续时间、切削厚度。术后按常规用药,典必舒眼水1天4次,共2周,泪然眼药水1天4次,共4周。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需资料全部输入计算机, 使用SPSS 12.0 统计软件包对两组数据术前、术后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和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对MS和MD平均差值与术前、术后各因素(包括术前近视度数、切削深度、所矫正的等值球镜度数、角膜中央厚度下降值、切削直径、年龄、性别、眼别等)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其中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的作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的作Spearman秩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视力 全部患者术前裸眼视力为0.05~0.40,最佳矫正视力为0.80~1.20。术后第6个月75眼(75%)保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0眼(20%)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2行,5眼(5%)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但均≥0.8。
2.2 手术结果 全部LASIK 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220 s,无术中并发症发生。负压吸引时间为15~27 s,平均为(22±3)s;激光切削时间15~ 60 s,平均为(30±13)s。角膜中央厚度平均从术前的(567.6±32.1)μm下降到了术后的(492.1±40.7)μm,切削量平均为(75.8±27.8)μm,切削百分比平均为(13.4±5.0)%。手术前、后眼前段和眼底检查均无明显变化。术前和术后患者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2.3 视野检查结果 术后视野MS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手术前后视野无明显变化。术后视野M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D增大代表可能有弥漫性视野缺损(见表1)。手术前后视力与各自视野MS、MD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手术前后MS和MD平均差值与术前屈光度数、切削百分比、激光切削时间、负压吸引时间、瞳孔直径、年龄、性别等行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均无相关性(P>0.05)。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