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冰 刘轶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10060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中不同大小透明角膜切口早期切口构筑的安全性,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三级核白内障40只眼分成两组,第一组3.0mm透明角膜切口,第二组用2.2mm切口,观察患者术后1小时、5小时和24小时眼压,前段OCT观测角膜厚度和切口构筑情况。
结果:术后一小时,第一组眼压12.1±3.02mmHg,第二组9.3±2.6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CT检查,角膜厚度第一组1.3±0.17mm,第二组1.4±0.1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切口哆开第一组12只眼,第二组16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口处后弹力层撕脱第一组11只眼,第二组16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小时,第一组眼压16.1±4.12mmHg,第二组15.7±4.04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厚度第一组1.56±4.02mm,第二组1.60±0.2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切口哆开第一组12知眼,第二组15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弹力层撕脱第一组10只眼,第二组16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除后弹力层撕脱第一组9只眼,第二组15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观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后5小时内,2.2mm组的切口密闭性较3.0mm组差,后弹力层撕脱更明显。术后早期的切口构筑对切口安全性,防止眼内感染更重要,在目前手术设备、手术参数设置、人工晶体改良还没有完全配套的情况下,是否需要过分追求小切口,要根据自身的手术条件来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