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视网膜与脉络膜脱离

http://www.cnophol.com 2008-1-8 17:22:34 中华眼科在线

1、脉络膜缺损伴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缺损期为胚胎发育期间胎儿裂闭合不全所致。缺损区的神经上皮层易于发生脱离。因缺损区透明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直接为白色巩膜,所以多数患者不能发现裂孔。裂孔多位于缺损区内或其边缘,术中应注意封闭脉络膜缺损区的后缘边缘,但由于缺损范围大,效果不良。
2、无晶状体眼或人工晶状体眼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发生于白内障手术后一至数年。原因较多,术中有玻璃体溢出以及有玻璃体嵌顿于切口者,最易发生(约65%);其次是采用的手术方式,特别是过去一度风行的囊内摘出术,因虹膜-晶状体的屏障作用减弱或消失,导致玻璃体脱离,使玻璃体与视网膜病理粘连处的牵拉力骤然加大,裂孔形成而引起视网膜脱离。现代囊外摘出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如果后囊膜完整,较少有视网膜脱离发生。但在术后发现晶状体后囊膜高度混浊,或术后炎症反应较强并有人工晶状体后界面增生膜形成,给予后囊膜切开(手术或激光)者,则脱离的发生率有所增加。裂孔多位于眼底周边部,常为多发性。
3、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多见于高度近视眼。由于对视功能的损害十分严重,手术后中心视力不易提高或更为降低,因而一直是眼科临床的一个棘手问题。黄斑裂孔形成原因有萎缩性、牵引性和外伤性等数种。萎缩性继发于囊样变性的囊壁破裂;牵引性由玻璃体与黄斑视网膜之间有病理性粘连,当玻璃体产生不完全后脱离时,因粘连牵拉而引起裂孔;外伤性黄斑裂孔大多见于眼球前部的钝性冲击,因应力作用而导致黄斑产生裂孔。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一般局限于眼底后极部,特别是在初起阶段。但随着病程延长,不少病例可向下或颞侧扩展,甚至形成视网膜全脱离。
4、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有睫状体及脉络膜脱离者,称为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多见于老年人、高度近视、无晶状体眼。眼压极低,前房加深,同时出现睫状充血、虹膜及晶状体颤动、Tyndall现象强阳性、少数色素性角膜后沉着物(极少有灰白色或羊脂状沉着物)、虹膜瞳孔缘后粘连、玻璃体混浊(包括增生膜)、眼痛、睫状区触痛等葡萄膜炎的症状与体征。眼底检查不能见到脉络膜和视网膜的炎症改变。此时,视网膜脱离呈范围广阔的浅脱离,裂孔常被小皱褶掩盖而不易发现。在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由于脉络膜脱离缓解,视网膜脱离亦随之隆起。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发生于孔源发性视网膜脱离之后1-3周后或更长时间,所以详询病史对于与普通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鉴别极为重要。患者先有视网膜脱离症状,然后再有眼痛、角膜周围充血等葡萄膜炎症改变。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极易发生PVR,PVR更增加了手术难度,也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眼底所见,

5.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巨大裂孔的定义已如前述。巨大裂孔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据推测可能与玻璃体基底部后缘视网膜压迫变白变性、格子样变性,以及前部玻璃体高度液化与纤维化有关。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高度近视,近视度往往超过8.00D。病程之初,在双目间接检眼镜加巩膜压迫检查,可发现眼底周边部有多个小裂孔,而后相互融合形成大裂孔,大裂孔两端撕裂,使裂孔更加扩大。当裂孔大于150度时,其后瓣发生翻卷。关易于产生PVR,使手术非常困难。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临床所见,诊断关十分困难。而位于周边部范围较小的脱离,每易漏诊。查到全部的视网膜裂孔不仅是诊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根据,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如何能够准确且无遗漏地找到所有裂孔,极为重要。大概有80%的裂孔发生于眼底周边部,颞上侧尤为多见,颞下侧次之,鼻上侧更次之,鼻下侧最少。当视网膜脱离隆起较高时,这些周边部裂孔常被遮掩,必须从各个角度仔细寻找。在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加巩膜压迫仍无法找到的情况下,可加压包扎双眼,让患者静卧数日,待视网膜略显平复后再行检查。视网膜脱离范围大、隆起度较高者,往往存在几个裂孔,不能满足于一个裂孔,特别是一个小裂孔。除在脱离区寻找裂孔外,也应注意未脱离或脱离不明显区域,尤以上方眼底裂孔,因液体下沉,裂孔及其附近处不一定能见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的位置和形态,有时也有利于裂孔寻找,眼底上方脱离,裂孔总是在上方脱离区内;方脱离,如果脱离呈半球状隆起,裂孔可能在其正上方;如果是下方的广泛性脱离,裂孔可能在脱离区边缘较高一侧的上方;如果两侧高低基本一致,则裂孔常在其下方周边处。患者主诉有时也能提供一些寻找裂孔的线索。视野中暗区及闪光感最先出现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处往往是裂孔所在部位。
     脱离区的小裂孔,应与视网膜出血点注意区分。在能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到的范围内,因检者有立体视,所以两者较易鉴别,但在周边部时却非常困难,虽然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时也有立体视,而因成像太小,往往难以看清。必须在一段时间内反复观察,或试用巩膜压迫器顶压可疑处(裂孔被顶起后变色,出血则不变)才能确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来源:网络)(责编:xhhdm)

下一条:
更多关于(眼睛,眼科临床,眼科疾病,眼睛,视网膜,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疾病)的信息
  热门图文

眼袋日常护肤8大高招

5款至酷太阳镜 型男必

08韩国时尚达人眼镜秀

炫酷太阳镜打造时尚酷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6023366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