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视网膜与脉络膜脱离

http://www.cnophol.com 2008-1-8 17:22:34 中华眼科在线

    PVR见于视网膜脱离前、脱离时及陈旧性脱离,也可见于视网膜脱离手术之后。是 引起视网膜脱离及手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
    PVR的轻重复发分级见下文。
[临床表现]
1、症状及视功能检查所见
    (1)中心视力损害:损害因视网膜脱离的位置和范围而异,后极部脱离时视力急剧下降,周边部脱离初期对中心视力无影响或影响不大。只有在脱离范围扩展到后极部时,才会出现中心视力损害。
    (2)变视症:发生于后极部的视网膜脱离或周边部脱离波及后极部时,除中心视力下降外,还有事物变形、变小等症状。
    (3)飞蚊症:见于多种原因的玻璃体混浊,当飞纹症突然加重时,应注意是否为视网膜脱离的前驱症状。
    (4)闪光感:是视网膜脱离的一个重要症状,可以是视网膜脱离的先兆。玻璃体病变与视网膜病理性粘连者,在眼球转动时,玻璃体牵拉激若视细胞而产生闪光感,如闪光感持续存在并固定于视野中的某一部位时,应警惕视网膜脱离于近期内发生。闪光感也可出现于已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是由液化的玻璃体自裂孔进入神经上皮层下刺激视细胞所引起。
    (5)视野改变:周边部视网膜脱离患者,可以感觉到病变对侧相应部分有阴影或视野缺损。但颞侧视网膜脱离时,其鼻侧视野缺损恰好在双眼视野重叠范围之内,有时不为患者所觉察,当掩盖另眼时始被发现;下侧眼底低位脱离时,上方周边视野的缺损因向上看的机会较少,且受上睑阻挡,也易于忽略,常在视野检查时才能检出。
    视网膜脱离后,因营养供应问题,视细胞受到损害,首先影响蓝色觉。正常眼的蓝色视野大于红色视野。在视网膜脱离眼,用白、蓝、红三种视标检查视野,脱离相应区不仅有视野缺损,还能发现蓝色与红色视野交叉。另外,F-ERG亦可见到异常改变。
    2、眼压  视网膜脱离早期面积不大者,眼压正常或略微偏低。眼压随脱离范围扩大而下降。超过一个象限者,眼压轻至中度下降,亦有降至不能用眼压计测出的极低程度,遇到此种情况时,应当考虑是否并发脉络膜与睫状体脱离。视网膜脱离眼的眼球内容并无明显丢失,眼压之所以降低,原因不明,据推测,可能在视网膜脱离后,房水由脉络膜上腔(房水后通道)引流量增加;也可能是房水进入液化的玻璃体后,通过裂孔为脉络膜吸收。
    视网膜脱离伴有高眼压者,极为罕见。有三种情况下可以发生:一为病眼原有原发性开角性或闭角性青光眼潜在;二者脱离长期失予治疗或手术失败后引起的虹膜睫状体炎症。第三种多见于外伤引起的锯齿缘断离等裂孔靠近前房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973年Schwartz首次报道,1977年Phelps命名为Schwartz综合征。高眼压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初时因见到前房水有棕灰色颗粒状混浊而被推测为由葡萄膜炎症引起的一种继发性开角性青光眼,但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无角膜后沉着物(或不明显)、虹膜无后粘连、视网膜裂孔封闭后眼压可自行恢复正常;特别是放水内并不存在葡萄膜炎时应有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凡此种种,均不支持葡萄膜炎症的假设。在以后的研究中,房水电镜检查证实,房水中有视细胞外节盘膜片和巨噬此种膜片的巨噬细胞存在,因此认为此种高眼压是由视细胞外节盘膜片脱落后,通过视网膜裂孔进入前房及前房角,覆盖并阻塞小梁网,使房水排出障碍所致。
    3、裂隙灯显微镜及检眼镜检查所见  眼球前段一般正常。前房可以略深。脱离日久者,偶尔可见葡萄膜轻微的炎症反应,房水Tyndall现象弱阳性,角膜后偶有少量棕色细小电状沉着物。
    玻璃体液化和混浊,在裂隙灯显微镜光切面下看得极为清楚。液化腔呈无结构的光学空间,液化腔的腔与腔之间,玻璃体支架组织因脱水萎缩而形成丝束样混浊。有时液化腔内及丝束样混浊处有灰白色或略带棕色混浊小点。视网膜脱离时,常见到玻璃体后脱离或/及上脱离。玻璃体脱离可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不完全者,可见浓缩的玻璃体与视网膜内面有程度不等的病理性粘连,当粘连处因牵拉而导致视网膜裂孔时,与裂孔相应处或其附近的玻璃体后界面,可以见到裂孔盖瓣。玻璃体脱离处,临界面呈不均匀的纱木状混浊。后脱离时,在脱离玻璃体后界面,往往可见一灰白色环形混浊(Weiss环)。此环形混浊为玻璃体与视乳头周缘粘连处撕裂脱离而成,历时较久者,呈半月形或不规则形,亦可聚缩成一个不透明团块(组织学检查,主要由纤维星形胶质细胞和胶原组成。Michels,1982)。
    上述玻璃体的各种病变,在直接检眼镜下也能见到,但不如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清晰、层次分明而有立体感。
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脱离面呈波浪状、半球状隆起。新鲜的脱离,神经上皮层及其下的积液透明,可透见暗红色色素上皮层及脉络膜色泽,但看不清脉络膜纹理。爬行起伏于脱离面的视网膜血管成为暗红色线条,不易分清动静脉,有时还能见到与视网膜血管一致的血管投影。脱离时间较长,神经上皮层呈半透明的石蜡纸状,脱离面的动静脉可以辨别。时间更长的陈旧性脱离,神经上皮层因营养障碍变性而变得不透明,隆起处呈灰白色,凹陷处呈深灰色。神经上皮层下积液,亦因脉络膜渗出反应、纤维蛋白增多而呈浅棕色粘稠度,神经上皮层后面有黄白色小点状沉着物。
    裂孔往往见于视网膜脱离处,一个乃至数个。眼底颞上侧是裂孔的好发部位。但是有时发生于上侧眼底的裂孔,因积液下沉,裂孔及其附近处的脱离反而并不明显(即所谓干性裂孔)。
    直接检眼镜在瞳孔充分扩大及转动眼位后,可看清70度左右的眼底,因此在70度以外的周边部裂孔不易发现,需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必要时还需加用巩膜压迫。亦可在裂隙灯显微镜下用三面镜检查。加用巩膜压迫器可以检查到锯齿缘邻近及睫状体平部裂孔或视网膜与玻璃体基底部的一些变性改变。
从理论上说,孔源性脱离应该100%见到裂孔,但临床上由于种种原因,时至今日,虽然检查方法有了很大进步,发现率也仅达90%以上。
    位于眼底70度范围以内的裂孔比70度以外者易于发现;大裂孔比小裂孔易于发现。小裂孔常在视网膜血管附近,与出血斑容易混淆,需反复多次追踪观察才能得以鉴别。
    圆形裂孔可多个簇状聚合,亦可散在。有的仅有单个,边缘清晰。由囊样变性引起者,裂孔前不能见到与其大小相应的盖瓣。由玻璃体粘连牵拉引起者,可以见到盖瓣(撕脱的神经上皮层)。裂孔位于黄斑者,并不一定引发视网膜脱离。
    马蹄形或其类似形态的裂孔,如新月形、舌形、张口形等等,最为多见,约占所有裂孔的25%~68%。常为单个。此类裂孔均由玻璃体牵拉视网膜所引起。其粘连范围较圆形裂孔时广泛,裂孔大小与粘连范围和牵拉程度呈正相关。由于粘连牵拉的一端在视网膜表面,另一端在玻璃体,所以马蹄形裂孔的基底总是朝后周边部,其尖端指向后极部。较大的马蹄形裂孔后缘卷缩,盖瓣掀起后,裂孔实际面积往往大于检眼镜所见/裂孔面积相当于一个象限或更大者,称之为巨大裂孔,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裂孔,多见于上方及颞侧眼底,鼻侧少有。裂孔前后缘均可见到脱离了的视网膜组织。其后缘(朝向后极部的一侧)脱离的视网膜往往翻转覆盖于其后方的视网膜之上。裂孔处呈大片暗红色区,为暴露的色素上皮层。巨大裂孔可以大至两个象限以上,甚至扩展为接近360度的亚全周裂孔。
    线条状裂孔见于周边眼底视网膜,如果线条状裂孔很细,周围视网膜又无脱离,易被误认为末梢血管。
锯齿缘断离(dialysis  of  ora  serrata或译作锯齿缘截断)发生于锯齿缘或其附近,所形成裂孔面积大小不一,小的仅1/2PD,大的可超过一个象限。大多位于颞下象限。面积较小的锯齿缘断离(包括位于锯齿缘附近的视网膜裂孔),直接检眼镜常规检查很难发现,可涌2%利多卡因液1ml加入1:1000肾上腺素液1滴,球后注射(老年人、新血管病人禁用),使眼球软化,再用棉花签或玻璃体棒在离角膜缘5~10mm间顶压球壁以提高检出率。当然,如能熟练掌握双目间接检眼镜加巩膜压迫或在裂隙灯显微镜下三面镜加巩膜压迫检查,效果更好。
    锯齿缘断离线与角膜缘平行。所以特称之为断离的理由,因与周边巨大裂孔不同,断离的裂孔前缘直接为锯齿缘,不能见到脱离了的视网膜结构。其后缘视网膜收缩卷曲成灰白色弧形,与暗红色无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处呈新鲜劈裂症。
(来源:网络)(责编:xhhdm)

下一条:
更多关于(眼睛,眼科临床,眼科疾病,眼睛,视网膜,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疾病)的信息
  热门图文

眼袋日常护肤8大高招

5款至酷太阳镜 型男必

08韩国时尚达人眼镜秀

炫酷太阳镜打造时尚酷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6023366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