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e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具有遗传异质性的慢性进行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变性的致盲性眼病,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1 目的 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RP)家系中缓慢型视网膜变性(retinal degeneration slow,RDS)患者的RDS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联,探讨RP的发病机制。
2 材料与方法
对67家系常染色体隐性(AR)遗传和31家系常染色体显性(AD)遗传RP的先证者98例进行RDS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在AR和AD家系中各查出RDS基因突变一家系。分别取ARRP家系先证者(父母为姨表婚,仅1例患者)及同家系的6例正常人(先证者配偶、父、母、弟、妹及女儿)和ADRP家系的2例患者(先证者及父亲)、同家系的2例正常人(先证者的弟弟和长子)的外周血5ml,以苯酚/氯仿法提DNA [1]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RDS基因3个外显子全长片段(ARRP采用3对引物,ADRP采 用2对引物),以醋酸铵-异丙醇沉淀法回收PCR产物。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筛查RDS基因突变。沉淀回收PCR产物以20μl变 性上样液溶解后热变性为2条DNA单链后,上样于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700V电压、4℃电泳16h,银染。对可能含有DNA碱基突变的候选标本进行高忠实度PCR反应。反应物以QIAguick PCR产物纯化试剂盒纯化后,以Sanger双脱氧核苷酸链终止法行PCR产物直接测序。
3 结果
3.1 在ARRP家系中存在RDS基因错义突变 经测序证实RDS基因第3外显子出现G→C突变,导致RDS基因第304位氨基酸残基由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Glu304Gln)。先证者为突变基因的纯合型(C/C),双亲、兄弟姊妹及女儿为杂合型携带者(G/C),先证者的配偶为野生型(G/G):ADRP家系存在RDS基因第2外显子C→T颠换。经测序证实RDS基因第216位氨基酸残基由脯氨酸突变为亮氨酸(Pro216Leu),先证者及先证者之父为 突变基因杂合型(T/C),而家系先证者的弟弟及长子无此突变。3.2 眼部表型的检测 对两家系RDS基因突变患者详细询问病史、眼部检查以及视功能检查。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