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
本组病例均一次手术修复成功,患者术后均随访5~24个月(平均9.2个月),手术前用Hertel眼球突出计测量伤眼和正常眼的比较发现,从2mm眼球突出到3mm眼球内陷不等。15眼(35.71%)眼球内陷程度≥2mm。术后,24眼未出现眼球内陷,16眼眼球内陷程度≤1mm,2眼眼球内陷程度为1.5m,术后有临床意义的眼球内陷程度≥2mm者未出现。术前14眼(33.33%)在视远有复视,30眼(71.43%)视近有复视。28眼(66.67%)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或减退,术后所有的患者视远无复视,只有4眼(9.52%)视近时有复视。26眼(61.90%)视力提高,16眼(38.10%)视力无明显改变。未见球后出血、视神经损伤及术后感染。
3 讨论
随着交通事业及体育运动的发展,爆裂性眶壁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在爆裂性眶壁骨折中,约20%为单纯内壁骨折或眶底(下壁)骨折合并内壁骨折[1],并且一些研究表明眼眶内侧壁骨折在外伤性眼球内陷中占主要地位[2],但眼眶内侧壁骨折仍然很容易被忽视,随着高分辨率CT扫描在临床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率,眶内侧壁骨折才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其手术方法也有了不断改进。 传统的眶内壁骨折修复术,自内眦皮肤入路,皮肤切口大(至少2.5cm),并发症多,且会留下醒目的瘢痕。在鼻内镜下,经耳鼻喉通道入路,也曾有报道[1,3],但提供的手术视野太小。对重建眶内侧壁均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本组42例42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均施行内侧结膜入路,其中25例复合内壁和下壁骨折联合经下结膜入路的方法。经内侧结膜入路的手术方法在暴露内侧眶壁时,其切口从纤维密集的地方经过,提供了一个相对无血管区[4],手术平面从Hormers肌和眶中隔向后到泪囊之间经过,既不会使Hormers肌损伤,又保持了泪道的完整,同时还避免了内直肌的损伤。棉片和脑压板的使用,在整个过程中保护眼球。切口可沿结膜内侧面的上下穹隆部延长,当需要暴露内侧壁下部分或下壁时,切口很容易延伸下来。本研究中证实,经内侧结膜入路修复眶内侧壁骨折有很好的效果。在术前,14眼(33.33%)视远有复视,30眼(71.43%)视近复视。15眼(35.71%)有临床意义上的眼球内陷≥2mm,术后,所有眼视远时均无复视,只有4眼(9.52%)视近时有复视。在随访的所有患者中未发现有临床指征意义的眼球内陷≥2mm者。
因此,经内侧结膜入路在单纯眶内侧壁骨折的修复中,提供了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和好的手术效果,如结合下结膜入路的方式,则大的眶内侧壁骨折和复合的内侧壁合并下壁骨折都能成功地得到修复。
【参考文献】
1 宋维贤,王景礼.鼻内窥镜下经筛窦行眶内壁骨折整合术.眼科,1999,8(2):96-97. 2 Nolasco FP, Mathog RH. Medial orbital wall fractures: Classification and clinical profile.Head Neck Surg,1995,112:549-556. 3 邵献国,陈国庆.鼻内窥镜下经筛窦治疗爆裂性眶内壁骨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0,7(3):138-140. 4 Jacono AA, Moskowit ZB. Alloplastic implants for orbital wall reconstruction. Facial Plast Surg,2000,16:63-68.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