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近10a来对55例视网膜脱离的病人行环扎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55例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右眼30例,左眼25例。发病年龄16~79a,平均47.5a。发病时间最短3d,最长9mo。其中2wk以内发病者23眼,占41.8%;2wk~3mo发病者27眼,占49.1%;3mo~1a发病者4眼,占7.3%;1a以上1眼,占1.8%.
视网膜脱离范围:1个象限4眼,占7.3%;2个象限28眼,占50.9%,3个象限15眼,占27.3%,4个象限(全脱)8眼,占14.5%。有裂孔28眼,无裂孔20眼。裂孔形态:马蹄形14眼,最大约2.5PD;单一圆孔或类圆孔16眼,最大为2PD;梭形三角形裂孔5眼。
本组有外伤史16例,有高度近视21例,无晶状体眼2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3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所用材料:上海硅橡胶研究所医用硅胶带和加压块。在眼底镜直视下推顶裂孔后缘冷凝,巩膜表面标记定位,安置环扎带,带宽3mm。在4条直肌之间角膜缘后14mm巩膜处预置缝线固定环扎带。常规放液,抽紧环扎带。一般在58~62mm左右。松紧度根据眼压情况,注意测光感。加压块采用有凹槽的轮胎状硅胶7mm或9mm宽,根据裂孔大小选用,均用直加压,夹持在环扎带与巩膜之间。
2 结果
环扎术55例成功51例,成功率92.7%,4例失败,未发生并发症。术前视力0.05以下者43眼,0.05~0.3者8眼,0.3以上者4眼。出院视力0.05以下者23眼、0.05~0.3者22眼,0.3以上者10眼。
3 讨论
一般小孔只标后缘,较大裂孔要多点冷凝,裂孔前后冷凝2排,以后缘为重,直视下顶孔,冷凝视网膜出现白色为准,定位准确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无裂孔视网膜脱离术中不宜冷凝,减少葡萄膜反应及玻璃体混浊的机会。环扎带在角膜缘后14mm处,如裂孔位于赤道之后,在该象限环扎带安置要相当于裂孔标记的后缘水平,以达到环扎嵴压住裂孔的目的。脉脱或极浅脱离或眼压低的病人,不宜放液,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因液体通过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吸收速率为每天261μL·cm-2,故视网膜下积液能很快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