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病例分析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青少年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后眼位偏差的临床分析

http://www.cnophol.com 2008-11-21 11:50:27 中华眼科在线

  3 讨论

  矫正斜视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眼位,使双眼视轴保持平衡状态。这除了有助于患者的外观改善外,更重要是恢复和促进双眼正常视觉功能。现代研究表明,早期进行斜视矫正,即如果能在幼少儿时期得以积极治疗,才能真正获得同视知觉、双眼融合功能和眼球协调运动系统的正常发育[3,4]。由于斜视矫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单以术前的斜视度数来设计或确定手术中眼肌的徙后/缩短的量,仍可导致部分患者术后的眼位矫正偏差[5]。笔者对本组88例随访中发现的19例远期眼位偏差进行分析,认为存在以下几种因素。

  3.1 斜视矫正后眼位的回退与年龄有关。年龄愈小,则回复的可能性就愈大,尤其是外斜患者。与国内的范贵云、申长礼报道相似。这可能与幼儿眼球、眼肌和视觉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有关,也可能与此年龄阶段患儿无自觉的眼位训练意识有关。

  3.2 一般认为,斜视类型与矫枉过正正效果有关。本组发现内斜以矫正过度为多,而外斜以矫正不足为多见;作进一步分析,术眼除有回退倾向外,还表现有向外侧偏斜的趋势,从中可以得出,眼位偏差与患者的屈光状态有关系。因为术前眼睛屈光不正(通常为远视)存在着眼肌的过度辐辏性调节,一旦调节改善后(如术后戴镜),辐辏冲动便会明显减弱,使眼球出现向外偏向的趋势。另外,长期内直肌过度调节也会增加其拮抗肌的张力,导致术后眼球外转功能增强。不过这二者对眼位偏差的远期影响有所不同,前者的作用可持续存在,而后者的作用可能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3.3 以往资料显示,眼轴长度对斜视矫正存在一定的关系。按杠杆力学原理解释,缩短/徙后同样长度的眼肌,短眼轴者应具有更大的矫正幅度,这在国外也曾作过这方面的研究。但从本组的结果分析,没有显著的差异性。由此笔者推测,眼轴对眼位矫正影响不大,而可能与眼肌的附着点则有着更直接的关系。

  3.4 本组随访时间的比较显示,内斜虽然以过矫多见,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斜度有所减轻,外斜则相反。这可能与术后眼的视敏度、立体视觉、及术后早期有否建立起完整的中枢视功能共轭平衡调节系统有关。由此可以推测,术后极大部分患者之所以不再出现眼位偏差,是受到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调节。即在一定范围内的术后早期眼位不正可通过中枢神经的自动调节而得以纠正,因而不出现临床表现。因此,无论在术前还是在术后,早期建立正常的视觉功能、积极进行视功能的训练,对预防和减少术后眼位矫正偏差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斜视术后眼位偏差,还可能涉及到其他的一些因素,如遗传、环境因素等。因此,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简介:袁建树(1964-),男,浙江余姚人,宁波江东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青光眼、白内障、眼部整形及屈光方面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雄遴.屈光性调节性斜视的眼位回退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15(2):112.

  [2] 李巧娴.主眼与非主眼手术治疗外斜视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7,5(3):102.

  [3] 夏丽坤.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手术矫正与立体视觉[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15(8):487.

  [4] 颜建华.屈光性调节性斜视的双眼视觉[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7,5(4):159.

  [5] 杨燕华.共同性水平斜视手术矫正不足原因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3,15(4):264-265.

  收稿日期:1999-11-23;修回日期:2000-02-20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眼科,中华眼科在线,青少年,斜视,外科手术,眼位,视觉)的信息
  热门图文

让你更美丽的6条化妆妙

13款最适合你的今冬眼

熬夜族试试敷木瓜除眼

突发性眼袋试试冰敷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