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IR+SUPER)LASIK手术与传统的LASIK手术治疗近视眼的效果。方法:对382例(762眼,a组)接受IR+SUPER 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眼患者和424例(844眼,b组)接受普通LASIK手术的患者分别按术前等效球镜度数分为轻度近视组(Ia,Ib组)、中度近视组(IIa,IIb组)、重度近视组(IIIa,IIIb组)。术后随访期间进行视力,高阶像差的检测分析。结果:a,b两组术后3mo视力达到或超过1.0以上者分别为92.64%,93.42%,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Ia和Ib比较,IIa和IIb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IIa和III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b组术后3mo总高阶像差值较术前增加幅度分别为32%,68%。二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mo高阶像差值Ia,IIa,IIIa组分别和Ib,IIb,IIIb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低度近视眼患者采用IR+SUPER LASIK手术和普通LASIK术后视力无明显区别,高度近视患者前者要优于后者,而在代表术后视觉质量的波前像差值方面前者效果远胜于后者。
【关键词】 虹膜定位 波前像差 高阶像差
0引言
视力是角膜屈光手术普遍关注的焦点,但随着角膜屈光手术准分子激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如何提高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为了提高术后视觉质量,眼科学者在如何更好的降低或消除手术带来的高阶像差引起的术后眩光、夜间视力降低、对比敏感度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为此我们医院从2004年开展了IR+SUPER LASIK手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年龄18~45(平均26)岁,近视0.50~9.00D,散光2.50D以内,无眼部其它病变及全身禁忌证。度数2a内稳定,术前校正视力1.0以上。患者自愿接受接受普通LASIK或IR+SUPER LASIK手术者。病例搜集自200403/200703,共806例(1 606眼),其中男368例(733眼),女438例(873眼)。术后随访1a,在3mo内全部随访到位,1a时失访患者12例。
1.2方法
根据术前手术参数3.00DS以下为轻度近视组(Ia组268眼,Ib组282眼)、3.00~6.00DS为中度近视组(IIa组339眼,IIb组319眼)、6.00~9.00DS为重度近视组(IIIa组 212眼,IIIb组186眼)。采用美国威视公司VISX S4准分子激光治疗设备,Wave Scan波前像差系统,日本TMS4角膜地形图系统,日本Topcon KR800电脑自动验光仪,法国Moria M2旋转自动板层刀。由同一术者根据患者年龄、职业、用眼习惯、视网膜检影结果、主觉验光结果设计方案。术前滴倍诺喜眼液进行表面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开睑。负压吸引环固定眼球,110μm刀头,8.5mm直径负压环取上方蒂,翻转角膜瓣,开启虹膜定位功能,根据剩余角膜床厚度大于280μm选择激光切削区直径。术后常规用药1mo。随访6mo以上。期间观察视力、眼压、电脑验光、角膜瓣情况、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结果。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包行成组t检验和卡方检验。
2结果
2.1视力
a,b两组术后3mo≥1.0分别为92.64%,93.42%;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Ia和Ib,IIa和IIb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IIa和III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高价像差
a,b组术后3mo总高阶像差值较术前增加幅度分别为32%,68%。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mo高阶像差值Ia,IIa,IIIa组分别和Ib,IIb,IIIb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1)。表1 a组和b组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值比较(略)注:术后3mo高价像差值Ia,IIa,IIIa组分别和Ib,IIb,IIIb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裸眼视力是LASIK术后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一般认为,LASIK术后屈光状态多有回退迹象,在3mo时渐趋稳定,因此,本研究分析采用了术后3mo的结果。结果表明:a,b两组术后3mo视力≥1.0以上者分别为92.64%,93.42%,高于国内有关学者报道[1]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Ia和Ib,IIa和IIb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IIa和IIIb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以上结果表明:采用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模式,在视力方面中低度近视眼患者二者无明显区别,而在高度近视眼患者有显著差异。我们认为,较大的激光切削范围和更为光滑的激光切削平面有助于术后伤口更好的愈合及降低术后回退的几率在高度近视眼患者能够体现更好的优势是其优于传统LASIK手术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手术方式采用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模式,术中对眼球虹膜的识别,不仅对眼球在X轴和Y轴方向的移动作出了补偿,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找到每个虹膜上的多重匹配点,在进行激光手术实施时,它可以根据患者的虹膜图像,计算出眼球转动角度及偏移位置,不断自动调整准分子激光的发射角度,使角膜定位达到最大精确度,从而提供更加精确的切削平面。人眼的高阶像差与视敏度显著相关[2],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术前本身的,手术引起的以及术后愈合过程中产生的。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视觉质量的下降为其引入大量高阶像差之故[3]。国外早有研究[4]认为:传统LASIK仅能矫正低阶像差,高阶像差不仅未减少,反而增加最大可达20倍。本研究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模式,将术前较高的高阶像差采用智慧型光斑进行了有效的打磨。结果显示:a,b组术后3mo总高阶像差值较术前增加幅度分别为32%,68%。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mo高阶像差值Ia,IIa,IIIa组分别和Ib,IIb,IIIb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采用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模式对术前本身的高阶像差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以有效消除患者术前影响视觉质量的高阶像差。我们进一步分析显示:术前彗差高的组别术后有更明显的改善作用。对球差的修正作用远远低于对彗差的修正,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这主要是由球差的特性决定的。LASIK手术本质上是把角膜切得更加平坦,这种非球面切削本身会引起球差的增加,而由于手术过程良好的跟踪定位,手术偏中心切削引起的彗差增加被相当程度的削弱了。由于术前三叶草值较高的患者病例较少,本研究中未作分析。 从以上分析看,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术后高阶像差,改善术后患者的视网膜成像质量,尤其对于术前瞳孔较大,高阶像差较高的患者有更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齐虹,陈跃国,夏英杰,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术后五年疗效分析.中华眼科杂志 2004;40:4950
2 Liang J, Wiliams DR, Miller DR. Supernormal vision and high resolution retinal imaging through adaptive optics. J Opt Soc Am A 1997;14:28842892
3刘峰,黄永健,许曼,等.眼的高价像差与视觉质量.国际眼科杂志 2007;7(4):11131115 |